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禁塞

呂氏春秋作者:呂不韋發布:華夏士子

2022-6-6 08:26

四曰:夫救守之心,未有不守無道而救不義也。守無道而救不義,則禍莫大焉,為天下之民害莫深焉。

救守的本心,無一不是衛護無道之君,救援不義之主的。衛護無道之君,救援不義之主,禍患沒有比這更大的了,給天下百姓造成危害沒有比這更深重的了。

凡救守者,太上以說,其次以兵。以說則承從多群,日夜思之,事心任精,起則誦之,臥則夢之,自令單唇乾肺,費神傷魂,上稱三皇五帝之業以愉其意,下稱五伯名士之謀以信其事,早朝晏罷,以告制兵者,行說語眾,以明其道。道畢說單而不行,則必反之兵矣。反之於兵,則必鬥爭之情,必且殺人,是殺無罪之民以興無道與不義者也。無道與不義者存,是長天下之害而止天下之利,雖欲幸而勝,禍且始長。

凡主張救守的人,最先是用言辭勸說,其次訴諸武力。用言辭勸說,就聚徒成群,日夜思慮,費心勞神,起來就陳述它,睡覺還夢着它,把自己搞得唇焦肺燥,神損魂傷,上稱三皇五帝的功業取悅於人,下舉春秋五霸、知名人士的謀略證明自己的主張,從早上朝會到晚上退朝,都在勸說對方的主帥,宣揚自己的主張,曉諭眾人,以闡觀自己的道理。一旦道理講完,話語說盡,自己的主張仍然不被採用,就必然轉而訴諸武力了。轉而訴諸武力,勢必就是戰爭。戰爭本身,必將殺人。這是屠殺無辜的人民,以扶持無道之君和不義之主。無道之君和不義之主得以生存,這是助長天下的禍害,毀棄天下的利益。無道之君,不義之主雖想僥倖取勝,禍患卻由此開始滋長。

先王之法曰:『為善者賞,為不善者罰。』古之道也,不可易。今不別其義與不義,而疾取救守,不義莫大焉,害天下之民者莫甚焉。故取攻伐不可,非攻伐不可;取救守不可,非救守不可;惟義兵為可。兵苟義,攻伐亦可,救守亦可;兵不義,攻伐不可,救守不可。

先王的法典說:『對行善的人給予獎賞,對作惡的人給予懲罰。』這是自古以來的原則,不可更改。如今不區分正義與不正義卻力主救守,沒有比述更不義的事了,給天下百娃帶來危害的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因此,一概採用攻伐不可,一概反對攻伐也不可,一概採用救守不可,一概反對救守也不可,惟有正義之師才可以。軍隊如果是正義之師,那麼攻伐可以,救守也可以,軍隊如果是不義之師,那麼攻伐不可,救守也不可。

使夏桀、殷紂無道至於此者,幸也;使吳夫差、智伯瑤侵奪至於此者,幸也;使晉厲、陳靈、宋康不善至於此者,幸也。若令桀、紂知必國亡身死,殄無後類,吾未知其為無道之至於此也;吳王夫差、智伯瑤知必國為丘墟,身為刑戮,吾未知其為侵奪之至於此也;晉厲知必死於匠麗氏,陳靈知必死於夏征舒,宋康知必死於溫,吾未知其為不善之至於此也。

致使夏桀,殷紂荒淫無道達到如此地步的是僥倖之心,致使吳王夫差、智伯瑤侵暴掠奪達到如此地步的是僥倖之心,致使晉厲公、陳靈公、宋康王作惡達到如此地步的也是僥倖之心。假如讓桀、紂知道他們目日樣作的後果定然是國亡身死,斷子絕孫,我不相信他們荒淫無道會到如此地步,假如吳王夫差、智伯瑤知道他們那樣做的後果定然是國家成為座墟,自身遭到殺戮,我不相信他們侵暴掠奪會到如此地步;假如晉厲公知道他那樣做必定會死在匠麗氏的家中,陳靈公知道他那樣做必定會死於夏微舒之手,朱康王知道他那樣做必定會死在溫邑,我不相信他們作惡會達到如此地步。

此七君者,大為無道不義,所殘殺無罪之民者,不可為萬數。壯佼、老幼、胎[插圖]之死者,大實平原,廣湮深谿大谷,赴巨水,積灰填溝洫險阻。犯流矢,蹈白刃,加之以凍餓饑寒之患,以至於今之世,為之愈甚。故暴骸骨無量數,為京丘若山陵。世有興主仁士,深意念此,亦可以痛心矣,亦可以悲哀矣。

這七個國君恣意作惡,他們殘殺的無辜百姓多得數也數不清。青壯年,老人,兒童以及母腹中的胎兒死去的遍及原野,填塞了深谷,流入大河,戰火的積灰填平了溝洫險阻。人民冒着飛矢,踏着利刃,再加上受着凍餓饑寒的熬煎,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現在,愈演愈烈。所以暴露在野外的屍骨多得無法計數。積屍封土築成的高冢象高大的山陵。世上如有奮發之君、仁義之士,深切地想到達些,也足以感到痛心了,也足以感到悲哀了。

察此其所自生,生於有道者之廢,而無道者之恣行。夫無道者之恣行,幸矣。故世之患,不在救守,而在於不肖者之幸也。救守之說出,則不肖者益幸也,賢者益疑矣。故大亂天下者,在於不論其義而疾取救守。

考察這種情況產生的根源,在於有道之人被廢棄,而無道昏君恣意妄行。無道昏君恣意妄行,全是由干心存僥倖的緣故。所以,當今世上的禍患不在於教守本身,而在於不肖的人心存僥倖。救守的論調產生之後,不肖的人越發懷有僥倖之心了,賢人越發恐懼了。所以,大亂夭下的,在於不管正義與否,而一味力主教守。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