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二部 孫劉聯盟 第十三集 青梅煮酒

易中天品三國全集作者:易中天發布:福哥

2018-4-15 23:17

在三國時代眾多的英雄人物中,劉備一直是一個謎。這個謎,就像他的字一樣,玄之又玄。劉備出道的時候,一無所有,一文不名,只能東奔西走地寄人籬下,反覆無常地投靠他人。然而他所到之處,總能受到尊重和款待,曹操甚至認為只有自己和劉備才是真正的英雄。那麼,曹操說了這句話嗎?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劉備是英雄嗎?他為什麼是英雄?

上一集我們說到,放走劉備,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因為曹操已經一眼看出劉備是當時真正的英雄。曹操甚至說了這樣的話:『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句話是載入史冊的。【三國志·先主傳】說:『先主未出時,獻帝舅岳父車騎將軍董承辭受帝衣帶中密詔,當誅曹公。先主未發。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先主方食,失匕箸。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會見使,未發。事覺,承等皆伏誅。』這是原文。而在『先主方食,失匕箸』後面,裴松之注引【華陽國志】補充說:『於時正當雷震,備因謂操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於此也!』【三國演義】當中那個著名的故事『青梅煮酒論英雄』,就是根據這個記載改編的。

平心而論,【三國演義】這半回篇幅的故事,從文學的角度看很精彩,從歷史的角度看也算真實,因為故事情節和人物對話大體上都有出處和來歷。比如『衣帶詔』事件,就既見於【三國志】,也見於【後漢書】;劉備種菜一事,見於裴松之注引胡沖【吳歷】,而且言之鑿鑿,種的是大頭菜一類的東西蕪菁;『望梅止渴』的故事,則見於【世說新語·假譎】,這個成語也典出於此。至於曹操評點當時人物的那些話,也都可以說是他的真實看法。靠不住的只有一處,搞錯了的也只有一點。

搞錯了的一點,是陳邇冬先生發現的。【三國演義】說,曹操要劉備說說誰是當今英雄,劉備第一個就提到了袁術,曹操笑着說:『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其實『冢中枯骨』這個說法不是曹操的,是孔融的。他說的也不是袁術,而是袁術的先人。據【三國志·先主傳】,漢獻帝興平元年故意194年,徐州牧陶謙因病去世,陳登等人要劉備來代理。劉備不敢貿然接手,說袁術近在咫尺,四世五公,海內所歸,你們何不把徐州送給他?這時北海相孔融就說話了。孔融說:『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耶?冢中枯骨,何足介意!』也就是說,你不必擔心,老袁家那『四世五公』早就在墳墓里了,怕他做甚!劉備這才代理了徐州牧。【三國演義】移花接木,把袁術本人說成『冢中枯骨』,是不確的。如果袁術已是『冢中枯骨』,又何必說『吾早晚必擒之』?

靠不住的一處,是劉備和董承他們的『立券書名』。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董承受獻帝密詔,聯合劉備等人反曹,是結了盟,立了誓,簽了字,畫了押的。那份『衣帶詔』和那份簽字畫押的『義狀』,最後也都是被曹操搜了出來的,可謂『鐵證如山』。所以毛宗崗父子認為,董承的失敗,在於事不機密。毛批說:『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事欲其秘,何必歃血會飲?跡恐其露,何必立券書名?』是啊,何必呢?因此,依我看,沒頭腦的恐怕不是董承,而是羅貫中。羅貫中也不一定就沒頭腦,只不過寫小說要好看而已。

指出了這一點的,也是陳邇冬先生。陳先生的【閒話三分】說,如果劉備、董承他們『立券書名』是實,而且曹操征劉備就因『衣帶詔』一案而起,那麼,曹操在俘虜了劉備的老婆、孩子和關羽以後,就不會那麼客氣了,也不會由著關羽帶着嫂子和侄子一走了之了。因此陳先生認為,就連這個『衣帶詔』,是不是董承或董承父女偽造,也很難說。呂思勉先生的【三國史話】則說:『董承本來是牛輔的餘孽,哪裡是什麼公忠體國的人?』『就是要除曹操,如何會討托董承呢?這話怕靠不住罷?』

第二靠不住,當然很難說的,因為整個事情的真實性都很可疑。按照【三國志】的說法,董承受獻帝密詔謀殺曹操,劉備原本是沒有參與的先主未發。碰巧這時曹操說了『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句話,劉備就參與了遂與承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子服等同謀。又碰巧被曹操派遣東征袁術會見使,這才沒有捲入此案未發。這麼多的『碰巧』,不可疑嗎?

可能就連羅貫中也覺得說不通,就把事情的因果關係調整了一下。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是參與了董承密謀的,而且簽署了盟書。但劉備認為這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須嚴格保密切宜緩緩施行,不可輕泄。自己則『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沒想到曹操卻請他青梅煮酒論英雄,還莫名其妙地冒出一句讓劉備當場就嚇得掉了筷子的話。正好這時需要有人帶兵攔截袁術,劉備想:『我不就此時尋個脫身之計,更待何時?』便主動請纓,趁機開溜。劉備對關羽和張飛講:『吾乃籠中鳥,網中魚,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宵,不受籠網之羈絆。』

這樣說,邏輯上是通了,但劉備的人品卻變得可疑。你不是和董承歃血會盟,立券書名,賭咒發誓要消滅曹賊保衛皇上嗎?怎麼才見了根井繩,就像見了蛇一樣溜之大吉了呢?到底是萬歲爺的安危重要,還是你劉備的性命重要?你劉備不是拯救天下的大英雄嗎?你應該奮不顧身挺身而出呀!至少,也應該留在許都觀望一陣,看看還有沒有機會,怎麼能只顧自己逃命,置皇帝和董承等人的死活於不顧呢?

這個問題,暗中維護劉備的陳壽大約也想到了,因此他用了一個曲筆:『會見使』。會,就是碰巧。碰巧曹操派劉備東征袁術,劉備只好離開許都。也就是說,劉備出京,不是貪生怕死,也不是背信棄義,而是身不由己。

顯然,這裡有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歷史上的劉備東征袁術,究竟是曹操選派的,還是他主動要求的?恐怕是劉備主動請纓,曹操批准的,證據則在【三國志·董昭傳】和【三國志·程昱傳】。據此兩傳,曹操派遣劉備到徐州截擊袁術後,董昭曾經前去勸阻,說『備勇而志大,關羽、張飛為之羽翼,恐備之心未可得論也』。曹操的回答是『吾已許之矣』。程昱也和郭嘉一起去找曹操,說:『公前日不圖備,昱等誠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異心。』曹操的反應是『悔,追之不及』。也就是說,劉備是主動要求到徐州去截擊袁術的,而且還向曹操借了兵。這事曹操開始時並沒有太在意。董昭去說的時候,曹操還說『我已經答應他了,不好反悔』『許之』二字正好證明是劉備主動請纓。直到程昱和郭嘉指出,借兵就是劉備有異心的表現,曹操才恍然大悟,但已追悔莫及。果然,劉備到了徐州以後,便殺了駐守徐州的車胄,公開反叛曹操。曹操做了一筆大大的賠本生意。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劉備是主動出走的。出走的根本原因,則在於劉備是英雄。既然是英雄,就必定不會心甘情願地寄人籬下,遲早要另立山頭。直接的原因,則是曹操說了那句話,道破了天機,戳穿了劉備的心思,因此非走不可,而且一去永不回。

但這樣一來,便又有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曹操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曹操不是認準了天下的英雄只有他和劉備兩個嗎?既然如此,那就應該把劉備殺了,至少也應該扣在自己身

邊,怎麼能放虎歸山,還借給他軍隊,讓他如虎添翼呢?以曹操之聰明,或者說奸詐,怎麼會做這種糊塗事?因此我說,整個事情的真實性都很可疑。所謂可疑,就是說,要麼曹操沒說那話,要麼劉備不是英雄。

那麼,事情的真相是什麼?

我的看法,第一,劉備是英雄。第二,曹操說了那句話。

先說第一點:劉備是英雄。說劉備是英雄,許多人可能難以接受。因為在一般人心目中,劉備是很窩囊的。他的本事,一是會跑,二是會哭。這是【三國演義】給我們的印象。其實這是誤解。首先,劉備並非只會跑,只會哭,他還會別的。其次,在那個時代,會跑會哭也不丟人,並不能證明這人就窩囊,就不是英雄。劉備會跑,曹操就不會跑?曹操狼狽逃竄的記錄也不在少數。劉備會哭,曹操就不會哭?曹操號啕大哭的故事也史不絕書。怎麼就沒有人說曹操窩囊?可見不能這樣簡單的看問題。跑,要看為什麼跑。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就跑得有道理。哭,也要看為什麼哭。為朋友的情誼而哭,就哭得不丟人。劉備的跑和哭,就多半是這種情況。

當然,相對曹操而言,劉備要跑得多一點,哭得多一點,因為他更弱小。劉備出道的時候,除了兩個忠心耿耿的兄弟──關羽和張飛,可以說是一無所有,一文不名。他沒有自己的軍隊,或者說雖然有,也很可憐。劉備初起兵的時候,也是靠財團資助。中山王國在今河北省定縣的兩個大商人張世平和蘇雙『多與之金財』,讓他招兵買馬。但劉備參加討伐黃巾的戰爭,最後也只得了個『安喜尉』的官職。安喜尉就是安喜縣故治在今河北省定縣東的縣尉,是個副縣級的公安局局長,可見人馬不多。所以劉備經常要向別人借兵。他那兩員大將關羽和張飛也等於是光杆司令,只能自己去逞匹夫之勇。

劉備也沒有自己的根據地,好不容易有那麼一兩塊地盤很快又會失去,只能東奔西走地寄人籬下,反覆無常地投靠他人,五易其主,四失妻子。從初出江湖到赤壁之戰,劉備可謂半生顛沛流離。【三國演義】講,有一次,劉備曾在酒後悲憤地說:『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這話雖然是演義,卻也在理,可以看作他的心裡話。

劉備還沒有什麼像樣的戰功。什麼『溫酒斬華雄』,什麼『三英戰呂布』,都是羅貫中幫他打的。實際上,赤壁之戰前,劉備在戰場上每每是落荒而逃,『先主敗績』的記錄屢見不鮮。【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魏書】說,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征討他的時候,他認為曹操正在和袁紹作戰,不會來打他。等到他親眼看見曹操的旗幟,便嚇得掉頭就跑,完全不顧部下死活見麾旌,便棄眾而走,哪裡像個英雄?當然,劉備也不是一次勝仗都沒打過,史書上也有『數有戰功』的記錄,但那都是些小仗。事實上,諸侯混戰的時候,沒有一個軍閥是被他消滅的,劉備的戰功實在乏善可陳。

這樣的人當然也不會有多大的名氣,袁術就曾經極為不屑地說:『術生年以來,不聞天下有劉備。』這話是袁術對呂布說的,見於【三國志·呂布傳】裴松之注引【英雄記】和【後漢書·呂布傳】。還有一件事情也能說明問題。據【後漢書·孔融傳】,孔融任北海相的時候,被黃巾軍包圍,無可奈何,派太史慈向當時官任平原相的劉備求援。劉備驚訝地說:『孔北海乃復知天下有劉備耶?』馬上派出三千救兵。這段話在【三國志·太史慈傳》裡,是『備斂容答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邪?』【三國演義】也這麼說。但我以為,【後漢書】的『驚曰』比【三國志】的『斂容答曰』要準確,而且『驚』的背後是『喜』,即『驚喜』。這說明什麼呢?說明當時劉備確實沒有名,又很希望有名。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要啥沒啥的劉某人,一個到處求人的劉玄德,所到之處卻備受歡迎和款待。劉備被呂布打敗,投靠曹操,曹操讓他做豫州牧,表他為左將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劉備被曹操打敗,投靠袁紹,袁紹出城二百里相迎,父子『傾心敬重』。袁紹和曹操是當時最牛的人,尚且如此,何況他人?不把劉備放在眼裡的,只有一個袁術。

那麼,劉備為什麼會受此待遇呢?

解釋只有一個,就是袁紹、曹操,還有陶謙他們,都認為劉備是英雄。

那麼,劉備是英雄嗎?是。首先,劉備有英雄之志。【三國志·陳登傳】說,劉備在荊州的時候,曾經和劉表一起討論天下英雄,說到陳登。一個名叫許汜的人說,陳元龍陳登字元龍架子大,不講禮貌。鄙人到下邳見元龍,元龍半天不和鄙人說話,然後自己去睡大床,讓我睡小床。劉備說,足下素有國士之名,可惜並無國士之實。現在天下大亂,帝王失所,大家都希望足下『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然而足下怎麼樣呢?『求田問舍,言無可采』,這正是元龍所不齒的,他為什麼要和足下說話?這也就是碰上元龍了,還算客氣。如果是小人我,恨不得自己睡在百尺高樓,讓足下睡在地上,還說什麼大床小床!這就是辛棄疾詞『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的出典。

從上面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劉備不但有英雄之志,而且有英雄之氣。【三國演義】讀多了,總認為劉備是個忍氣吞聲的窩囊廢,其實不然。實際上,劉備也是個豪氣沖天的性情中人,也有怒髮衝冠拍案而起的時候。比方說那個『督郵』,就是劉備打的,不是張飛打的。當然,由於勢力小處境差,常常要投靠他人,劉備不可能像曹操那樣『笑傲江湖』。同樣,由於性格的原因,或者鬥爭的需要,劉備沉默寡言少語言,不動聲色喜怒不形於色,不像曹操那樣高談闊論,眉飛色舞,肆無忌憚地表現出英雄本色。但這不等於說劉備就不是英雄。在他那沉默寡言不動聲色甚至忍氣吞聲的背後,仍然蕩漾著一股英雄氣。這種英雄氣不是表面上的,而是骨子裡的。

劉備有英雄之氣,是因為他有英雄之魂。這個『魂』,表現為他的堅忍不拔。前面說過,劉備起兵以來,一直不順,可以說是人不窩囊事窩囊,幾乎沒過過一天舒心的日子。但我們何曾見過他垂頭喪氣?只見他屢敗屢戰。他先是參加討伐黃巾軍的戰爭,當了個副縣級的公安局長安喜尉,結果被自己一頓鞭子打沒了。後來因為和黃巾軍打仗『力戰有功』,好不容易熬到一個正縣級的高唐令其間丟官一次,又被黃巾軍打敗,只好去投靠公孫瓚。碰巧陶謙病故,托他代理徐州,卻又被呂布驅逐,只好去投靠曹操。以後,又投靠過袁紹和劉表。可以說,赤壁之戰前,劉備一直寄人籬下,而且頻繁地更換投靠物件,不斷地在敵我友之間周旋。換了別人,尤其是那些以英雄自許的人,恐怕早就不耐煩了,甚至早就自殺了。然而劉備卻一直隱忍了下來。他甚至短時間地依附過呂布。【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魏書】說,當時呂布的部下也看出劉備不是什麼省油的燈,便對呂布說,劉備『反覆難養,宜早圖之』。可惜呂布不聽,後來果然死在劉備手上。但是,換一個立場,所謂『反覆難養』,不正說明劉備有英雄之志和英雄之魂,因此才不會長時間地甘居人下嗎?

劉備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氣,英雄之魂,也有英雄之義。據【三國志·先主傳】裴松之注引【獻帝春秋】,袁紹對劉備有一個評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這個評價,應該說是準確的。袁紹到底是袁紹,他也並非總是看不清問題。但這個評價,和前面的說法是矛盾的。一個『反覆難養』的人,難道可以說是『弘雅有信義』嗎?其實這要看對誰。對於投靠對象,劉備確實『反覆難養』;對於依靠物件,劉備就『弘雅有信義』了。為什麼呢?就因為劉備是一個有英雄之志的人。有英雄之志,就不會甘居人下,也必須不斷地調整策略,尋找機會,因此『反覆難養』。同樣,有英雄之志,就必須團結同志,凝聚力量,也就必須『弘雅有信義』。其實,我們只要指出一個事實就夠了:關羽和張飛,可都是當時一等一的人才。而劉備呢?不但一無所有,而且半生坎坷,很長時間幾乎看不到任何希望。然而這兩個人卻一直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忠貞不渝,至死不悔,關羽甚至還來了個『千里走單騎』。為什麼?就因為劉備『弘雅有信義』。按照【三國志】的說法,劉備和關羽、張飛,是『寢則同床,恩若兄弟』的。關羽和張飛,對劉備則名為事之如兄,實際事之如君。可見維繫三人友誼的,就是英雄之義。只不過我們不知道,這三個人『寢則同床』時,他們的太太在哪裡?

劉備是英雄,關羽和張飛看出來了,後來諸葛亮也看出來了,曹操不會看不出來。因此可以相信,曹操確實說了『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這句話。也許曹操不該把這話當着劉備的面說出來,因為這等於說『和我爭天下的就是你』。但這可以理解為不夠穩重,也可以理解為火力偵察,或敲山震虎。意思是咱們倆誰也別裝孫子。咱倆誰也不必誰更傻,或誰也不比誰更聰明。果然,劉備再也裝不下去,找個機會就逃之夭夭了。

劉備跑,不難理解;曹操放,就匪夷所思。【三國演義】那個『巧借驚雷來演飾』,曹操不再懷疑的說法是靠不住的。曹操沒有那麼好騙。可能的原因是,曹操這時還不是奸雄。到了晚年,他可是大開殺戒,殺了許多不該殺的人,包括人品一流的崔琰和智慧一流的荀彧。也可能這時曹操還需要做容人狀,不肯沒有正當理由就殺人。據【三國志·武帝紀】,劉備前來投靠曹操時,曹操的謀士程昱曾勸曹操把劉備『處理掉』。程昱說:『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從程昱的這句話也可以看出劉備確實是英雄曹操的回答則是『方今收英雄之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曹操雖然看出劉備有英雄之志,英雄之氣,英雄之魂,英雄之義,卻也很清楚他並沒有用武之地,而一個沒有用武之地的英雄是不能真正算作英雄的,也是用不着過於防範的。因為這樣的人一時半會還成不了氣候,不如等到師出有名的時候再來收拾他。

前兩種可能,似可以解釋曹操為什麼不殺劉備;後一種可能,則似可以解釋曹操為什麼放了劉備。於是,出於一念之差的疏忽,曹操鑄下大錯。說起來,這也是人算不如天算。因為不但曹操,就連劉備自己也沒有想到,就在青梅煮酒的八年之後,有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從山林中走出,成為劉備的總參謀長,並幫助劉備建立起自己的獨立王國。劉備鹹魚翻身了。他不但有了根據地,而且地盤越來越大,最後竟然與曹操和孫權形成鼎足之勢。

這個人的名字我們都知道,他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無疑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傑出政治家。他的出山,使命運的天平開始向劉備傾斜。同樣讓人想不到的是,就在同一年,曹操最重要的謀士之一郭嘉因病不治身亡。這對曹操是沉重的打擊,對於劉備,卻意味着他確實時來運轉了。

那麼,郭嘉的死,就那麼重要嗎?

請看下集:天生奇才。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