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历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盛世的沉沦――戴逸谈康雍乾历史

国学新闻| 历史的天空

2010-5-7 15:20| 發佈者: 裡人| 查看: 3060| 評論: 0|來自: 中华读书报

摘要: “盛世”是中国人不解的情结,荧屏上,清宫戏变态百出,小说家言中的康乾盛世,被演绎得眼花缭乱,在史家眼中又是如何?马年新春,著名清史学家戴逸先生在国家图书馆为部级领导干部做了“论康雍乾盛世”的讲座。该讲 ...
“盛世”是中国人不解的情结,荧屏上,清宫戏变态百出,小说家言中的康乾盛世,被演绎得眼花缭乱,在史家眼中又是如何?马年新春,著名清史学家戴逸先生在国家图书馆为部级领导干部做了“论康雍乾盛世”的讲座。该讲座是“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系列讲座”之一。不少部级干部听过讲座之后,纷纷认为收获颇丰。
本报记者近日就此对戴逸先生进行了专访。戴先生纵论古今中外,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康雍乾盛世的辉煌成就、潜在危机及其对今日中国的借鉴意义。   
  记者(以下简称记):常常听人们说起盛世,一个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才可以被称为盛世呢?戴先生,作为一位历史学家,您能谈谈盛世的内涵吗?中国历史上又有哪些盛世?   
  戴逸(以下简称戴):盛世是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是国家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而稳定的一个时期。盛世应该具备的条件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等。   
  就此而言,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有三个。第一个是西汉“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昭帝、宣帝统治的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48年之间,约130年;第二个为唐太宗“贞观之治”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约为120多年;第三个盛世就是清朝的康雍乾盛世,从康熙元年到乾隆六十年,长达134年。这都是能称得上盛世的,也是史学界一般都承认的。不过,传统观点认为汉、唐是真正的盛世,无论国力还是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达到极盛,而清朝已经开始衰落,不如汉唐。我则以为,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这与传统观点不一样。   
  记:清朝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盛世,整个盛世阶段的前后有什么标志性事件?
  
  戴:一般讲康雍乾盛世历时134年,实际上前二十多年和后十来年不完全是盛世。康熙即位时还是个8岁的孩童,面临的问题很多,他自己还不具备决断国家大事的能力。直到康熙二十年(1682年),康熙完成铲除鳌拜集团、平定三藩的大事,真正的盛世应该是从这时开始算起。乾隆平准葛尔前后,清朝势力最大。到乾隆四、五十年以后,也就不行了,政治逐渐停滞,盛世开始衰退。但是当时国力仍然强大,余威还在。因此,康雍乾盛世很难说有个具体的时间。其他盛世也是这样的。   
  记:那么,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康雍乾盛世呢?   
  戴:这主要是三个因素。首先,政治局面安定。在康雍乾时期,自从三藩平定之后,中原地区就没有战争,国内也没有长期的、大的战争。没有战争,社会上就没有大规模的破坏。因此社会安定,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其次,就外部条件来说,当时中国产品丰富,在与外国进行产品交换时往往是出超。西方国家的物品不足,只能是拿银子来换中国的产品,这样大量的白银就流入中国。据《白银资本》一书中说,十六世纪以后的二百多年中,全世界的白银总产量为12万吨,其中6万吨约一半流入了中国。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再次,高产作物的大面积种植。美洲的玉米、花生、白薯等早在明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但是那时还没有广泛种植。清朝大批推广高产作物,粮食的产量迅猛增长。   
  记:康雍乾盛世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戴:康雍乾盛世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成就。这里我着重谈谈它在经济、政治方面的成就。   
  在经济方面,这个时期生产力高度发展。封建社会里工业薄弱,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主要是以农业来计算的。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是否繁荣的标准是农业上能生产多少粮食。从农业生产来看,中国在康雍乾时期已经是一个非常兴旺发达的国家。这一时期,我国人口已经达到三亿。道光年间发展为四亿,这以后人口没有大幅度地增长。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我们还一直说四万万同胞。养活三亿人口就相应地要有那么多粮食。能够生产养活三亿多人口的国家,它的经济力量也是非常大的。《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盛世时期的人口,最多时不过五千万。唐朝开元盛世也只有八千万左右的人口。这样,康雍乾盛世的经济力量就远远超过了汉、唐的盛世,而且两者的差距还很大。不仅在通过对中国历史的纵向比较能够看出康雍乾盛世的经济成就,而且与当时世界其他各个国家横向比较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结论。当时全世界人口约为九亿,除了中国有三亿人口之外,其余六亿人口散布在几十个国家里。英国、法国都只有一、两千万人,整个欧洲人口加在一起没有中国人口多。印度稍微多一些,但是也只有一亿四千万多人口。中国养活了占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所以在世界上,中国的生产力也是很高的。就工业生产来讲,美国学者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十八世纪中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二,全欧洲也才百分之二十三。乾隆时候,中国手工业生产水平也是最高的。总之,不论从纵向还是从横向来看,康雍乾盛世都是一个非常繁荣发展的时代,经济发达,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除了经济方面的成就非常了不起之外,康雍乾盛世还有一个极为突出的成就,即统一全国。清军入关到康熙前期,中国还是四分五裂的。长江以北是清政府统治着,长江以南最初是南明政权,后来又有吴三桂、尚之信、耿精忠等人的三藩之乱。他们几乎占领了半个中国,长江以北打到了甘肃、四川。台湾是郑成功的后人统治着。北中国有强大的蒙古,其中又分为漠北蒙古、漠南蒙古、西蒙古。西蒙古势力最大,以伊犁为根据地,占有蒙古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北部新疆。南部新疆的唯吾尔族也在它的控制之下。准噶儿噶尔丹的势力十分强盛,一直威胁着国家统一。西藏和准噶尔关系也很密切。因为宗教的关系,准噶尔几十万人全民皆兵。俄国占领黑龙江,建立了许多据点。清朝相继制服各种势力,控制了边疆地区。其中平准噶尔,是清朝康熙到乾隆的重要军事斗争。从噶尔丹到策妄、阿睦尔撒纳等准噶尔的几代领头人,都搞分裂。乾隆年间收复准噶尔,才统一全国。这一系列事情都发生在康雍乾时期。康熙、雍正、乾隆等为了统一中国,在青海、西藏、新疆、蒙古进行七八十年的斗争,最终使中国保持统一,才形成56个民族的大家庭。如果没有康雍乾盛世期间的统一大业,中国就没有现在的版图,更就谈不上现在的统一;而且那时候不统一,中国将是一盘散沙,在近现代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后势必分崩离析。后来列强入侵,中国各族人民都起来反抗侵略,西藏反对英国,东北反对日本,云南、广西反对法国。应该说是康雍乾盛世奠定了这一根基。其统一功绩非常伟大,对中华民族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   
  记:刚才您多次提到,康雍乾盛世远超汉唐,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兴旺繁荣的盛世。能不能请您详细谈谈康雍乾盛世超越汉、唐盛世之处?   
  戴:与汉、唐盛世相比较,康雍乾盛世有着自身特点。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清朝盛世比汉、唐要兴盛,发展的程度更高。前面已经说过,汉朝盛世只有五千万人口;唐朝盛世时期,根据有的专家估算,在唐玄宗天宝年间是人口的高峰,达到八千万。康雍乾盛世则有三亿人口。这说明康雍乾盛世的经济发展尤其农业发展远非汉、唐盛世所能比拟。此外,原来的游牧地区在清朝变成半农牧地区,这是汉、唐没有的。在制度上,康雍乾盛世的制度创新意义重大。政治制度的改革作用明显。这是封建专制发展得最完善的时期。雍正年间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中央集权。母后、外戚、宦官、藩镇的专权在清朝康雍乾时期都没有。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清朝才是真正地巩固了疆域。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管理民族事务,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行政机构又不一样,实行的是一国多制。比如在西藏设驻藏大臣,在新疆、东北设将军制,在西南地区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在蒙古设盟旗制,在唯吾尔族地区设伯克制。这都是因地制宜,不把内地的一套全部用到少数民族地区。它们的形式与内容都不一样,但目的都是集中权力,使得中央政府便于管理。汉、唐在西域设置是军事机构都护府,而不是类似清朝的行政机构。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康雍乾盛世里,原来的阴暗东西也越来越重。统一之后,经济发展极其不平衡,有的地区先进,有的地区非常落后;落后地区多,先进地方少。先进地区难以把落后地区带动。这对中国的发展而言就是非常大的负担。经济发展不平衡,利益不同,思想观念更不同。这就需要强大的中央集权统一管理。而加强中央权力,实际上就加强了皇帝的个人的权力,加强了封建专制主义。在对外贸易上采取闭关政策,也是害怕老百姓和外国人接触而导致思想领域里对政治统治基础的冲击。这些都是统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在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又是唯一的办法。这与美国、俄国,与欧洲的那些小国家都很不相同。   
  记:这就是说,在康雍乾盛世的繁荣背后也隐藏着一些危机,它们对封建社会的长远发展非常不利?   
  戴:是的。康雍乾盛世虽然成就卓著,但是其中也潜伏着对中国发展很不利的因素。可以说,盛世的阴影很多,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闭关锁国。这是明朝开始发展起来的,到了清朝更为严重。清朝政府,自认为是天朝大国,别的都是一些蛮夷小邦,不与外国有经济、贸易的往来。这一方面对经济损害很大,贸易可以促进经济前进,限制贸易,无疑也就阻碍了经济的前进;另一方面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也是束缚,看不到外面的情况,视野受到限制。由此,眼光就狭隘,看不到世界之大、事物的复杂性以及历史发展的迅速。比如,清朝政府有严格规定,严禁随意出海;如果出海,船只大小有限制,铁器不能带,粮食不能带多;到了国外限定必须两年回来,否则回国之后将被没收财产、充军戍边。   
  乾隆时期,英国国王派马戛尔尼出使中国,希望与中国通商。虽然其中有侵略性的要求,但是也有合理的要求。如果我国与之谈判,对不合理的要求予以拒绝,对于合理要求予以考虑,用和平的方式与之交往、接触,就能对英国、世界的情况有所了解,起码能逐渐改变天朝大国的变态心理。这对于当时人们了解世界,对于中国以后追赶世界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意义。乾隆皇帝看不到这一点,仅仅因为对方不给自己磕头这一礼节问题而把人赶走,就把谈判的大门关上了,也使中国失去了了解世界的一次大好机遇,非常可惜。等到列强打到家里来之后,再开始去了解世界为时已晚。从乾隆年间到鸦片战争仅仅相隔五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力量对比完全改变。甲午战争前夕,中国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的百分之六,而全欧洲占百分之六十二,中国一下子远远地被落到后面去了。   
  二是重农轻商。康雍乾时期,政府认为工商生产不是社会的根本。政府控制工商业,能够挣钱的行业都被控制,重要的有利可图的都被政府控制,不让大家经营,更谈不上竞争。如对外贸易、盐业等,都只有经过政府批准的商人才可以经营。商人挣的钱大多要上交给政府。在思想观念上,鄙视商人。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高下依次是士、农、工、商,士的社会地位最高,商人的地位最低。这与外国鼓励航海、鼓励工商不同。在西方国家,工商业者可以形成独立的力量。中国的工商业者则始终要依附于清朝政府。这对中国进入近代社会起着消极的作用。康雍乾盛世,中国国力世界第一,但这只是生产总量第一,而非人均。从人均来讲,英国、法国已经走在前面。他们是全面发展,与中国不同。   
  三是禁锢思想。中国自从汉代武帝以来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准许其他家的存在。宋朝以后进而发展成理学,其中有许多落后的东西。思想中生动活泼的东西被扼杀。有清一代,思想的禁锢前所未有。统治阶级大兴文字狱。议论时政、撰写史书,往往带来杀身之祸。于是,人们噤若寒蝉,思想上难以解放,更谈不上活跃。偶尔有学者或者思想家表达自己的观点,也是曲折隐晦地表达,如《红楼梦》。这对思想的发展极为不利。相反,这一时期,法国百科全书派正在兴起,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对法国乃至欧洲人民的思想进步都有极大贡献。思想发展趋势上的不同,使得以后社会的发展状况有了根本区别。   
  四是轻视科学。中国古代科学曾经非常发达,但是后来逐渐萎缩。科举考试考的只是四书五经。自然科学被排斥在科举之外,被认为是奇技淫巧,不能登大雅之堂。古代数学书已经失传,在乾隆编辑《四库全书》的时候才发现。而十七、十八世纪,西方的自然科学迅速发展起来,涌现出伽利略、牛顿等一大批杰出科学家,为西方社会的近代工业革命提供了知识源泉。   
  一言以蔽之,康雍乾社会并非全面发展,只是某些方面强大。一个社会的健康运行需要各个部门、领域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科技、思想等诸方面,齐头并进,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否则,一个领域上不去,就一定会影响别的领域也上不去。这是康雍乾盛世潜伏的根本危机所在。   
  记:从康雍乾盛世的那段历史中,我们可以汲取什么经验教训?   
  戴:历史地看,既有三个盛世都是每一千年有一个盛世。其间时间间隔或长或短。今天我们有可能迎来一个新的盛世。那么,看看前几个盛世尤其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康雍乾盛世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盛世中有什么阴影,又是因为什么而发生衰退?这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思索。   
  康雍乾盛世在发展经济文化、巩固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有重大功绩,其政策措施,多可借鉴。应该说,康雍乾盛世仍然是一种人治,正好碰上了几个英明有为的皇帝。因此取决于皇帝的人的因素较多,取决于制度的因素比较少。不过实际上这个时期制度、政策的原因很重要。比如农业、民族、军事等方面的政策都是非常成功的。还要看到盛世中间有消极的因素。实行闭关锁国,拒绝进行改革的失误和教训,实足发人深省。“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我们现在也讲开放,但是现在的世界形势已与当年大不一样。我国已经加入W TO,世界经济逐渐实现一体化。那么,这个问题怎么应对?我们的开放程度够不够?思想、政治上是不是应该有个更为宽松的环境?中央集权与民众参与怎样才能达到一种平衡?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层面上,这些对于我们现在进行现代化建设都非常值得借鉴。   
  因此,我们要高屋建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东西。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提倡修撰清史。这不但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清朝离我们时间最近,对现实生活影响最大,和当前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民族、文化等各个方面息息相关。要了解和掌握中国的国情,根据中国的国情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非对清代历史进行深入研究不可。   
  传统观点认为汉、唐是真正的盛世,无论国力还是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达到极盛,而清朝已经开始衰落,不如汉唐。我则以为,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发展程度最高、最兴旺繁荣的盛世。   
  康雍乾盛世虽然成就卓著,但是其中也潜伏着对中国发展很不利的因素。可以说,盛世的阴影很多,主要有四个方面。   
  历史地看,既有三个盛世都是每一千年有一个盛世。其间时间间隔或长或短。今天我们有可能迎来一个新的盛世。那么,看看前几个盛世尤其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康雍乾盛世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形成,盛世中有什么阴影,又是因为什么而发生衰退?这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思索。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