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盛世的沉淪――戴逸談康雍乾歷史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2010-5-7 15:20| 發佈者: 裏人| 查看: 3059| 評論: 0|來自: 中華讀書報

摘要: 『盛世』是中國人不解的情結,螢屏上,清宮戲變態百出,小說家言中的康乾盛世,被演繹得眼花繚亂,在史家眼中又是如何?馬年新春,著名清史學家戴逸先生在國家圖書館為部級領導幹部做了『論康雍乾盛世』的講座。該講 ...
『盛世』是中國人不解的情結,螢屏上,清宮戲變態百出,小說家言中的康乾盛世,被演繹得眼花繚亂,在史家眼中又是如何?馬年新春,著名清史學家戴逸先生在國家圖書館為部級領導幹部做了『論康雍乾盛世』的講座。該講座是『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系列講座』之一。不少部級幹部聽過講座之後,紛紛認為收穫頗豐。
本報記者近日就此對戴逸先生進行了專訪。戴先生縱論古今中外,深入淺出地論述了康雍乾盛世的輝煌成就、潛在危機及其對今日中國的借鑑意義。   
  記者(以下簡稱記):常常聽人們說起盛世,一個社會發展到何種程度才可以被稱為盛世呢?戴先生,作為一位歷史學家,您能談談盛世的內涵嗎?中國歷史上又有哪些盛世?   
  戴逸(以下簡稱戴):盛世是我國社會發展中的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是國家從大亂走向大治,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繁榮而穩定的一個時期。盛世應該具備的條件是,國家統一、經濟繁榮、政治穩定、國力強大、文化昌盛等等。   
  就此而言,我認為中國歷史上的盛世有三個。第一個是西漢『文景之治』到漢武帝、昭帝、宣帝統治的時期,大約在公元前179年到公元前48年之間,約130年;第二個為唐太宗『貞觀之治』到唐玄宗開元年間,約為120多年;第三個盛世就是清朝的康雍乾盛世,從康熙元年到乾隆六十年,長達134年。這都是能稱得上盛世的,也是史學界一般都承認的。不過,傳統觀點認為漢、唐是真正的盛世,無論國力還是文化等諸多方面都達到極盛,而清朝已經開始衰落,不如漢唐。我則以為,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發展程度最高、最興旺繁榮的盛世。這與傳統觀點不一樣。   
  記:清朝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盛世,整個盛世階段的前後有什麼標誌性事件?
  
  戴:一般講康雍乾盛世歷時134年,實際上前二十多年和後十來年不完全是盛世。康熙即位時還是個8歲的孩童,面臨的問題很多,他自己還不具備決斷國家大事的能力。直到康熙二十年(1682年),康熙完成剷除鰲拜集團、平定三藩的大事,真正的盛世應該是從這時開始算起。乾隆平準葛爾前後,清朝勢力最大。到乾隆四、五十年以後,也就不行了,政治逐漸停滯,盛世開始衰退。但是當時國力仍然強大,餘威還在。因此,康雍乾盛世很難說有個具體的時間。其他盛世也是這樣的。   
  記:那麼,是什麼因素促成了康雍乾盛世呢?   
  戴:這主要是三個因素。首先,政治局面安定。在康雍乾時期,自從三藩平定之後,中原地區就沒有戰爭,國內也沒有長期的、大的戰爭。沒有戰爭,社會上就沒有大規模的破壞。因此社會安定,經濟得以飛速發展。其次,就外部條件來說,當時中國產品豐富,在與外國進行產品交換時往往是出超。西方國家的物品不足,只能是拿銀子來換中國的產品,這樣大量的白銀就流入中國。據【白銀資本】一書中說,十六世紀以後的二百多年中,全世界的白銀總產量為12萬噸,其中6萬噸約一半流入了中國。這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非常大的刺激作用。再次,高產作物的大面積種植。美洲的玉米、花生、白薯等早在明朝時期就已經傳入中國,但是那時還沒有廣泛種植。清朝大批推廣高產作物,糧食的產量迅猛增長。   
  記:康雍乾盛世取得的重大成就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戴:康雍乾盛世在政治、經濟、外交、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這裏我着重談談它在經濟、政治方面的成就。   
  在經濟方面,這個時期生產力高度發展。封建社會裏工業薄弱,生產力發展的高度,主要是以農業來計算的。衡量一個國家經濟是否繁榮的標準是農業上能生產多少糧食。從農業生產來看,中國在康雍乾時期已經是一個非常興旺發達的國家。這一時期,我國人口已經達到三億。道光年間發展為四億,這以後人口沒有大幅度地增長。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前,我們還一直說四萬萬同胞。養活三億人口就相應地要有那麼多糧食。能夠生產養活三億多人口的國家,它的經濟力量也是非常大的。【漢書・食貨志】記載,西漢盛世時期的人口,最多時不過五千萬。唐朝開元盛世也只有八千萬左右的人口。這樣,康雍乾盛世的經濟力量就遠遠超過了漢、唐的盛世,而且兩者的差距還很大。不僅在通過對中國歷史的縱向比較能夠看出康雍乾盛世的經濟成就,而且與當時世界其他各個國家橫向比較也可以得出相同的結論。當時全世界人口約為九億,除了中國有三億人口之外,其餘六億人口散佈在幾十個國家裏。英國、法國都只有一、兩千萬人,整個歐洲人口加在一起沒有中國人口多。印度稍微多一些,但是也只有一億四千萬多人口。中國養活了佔世界三分之一的人口。所以在世界上,中國的生產力也是很高的。就工業生產來講,美國學者甘迺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指出,十八世紀中國的工業產量,佔世界的百分之三十二,全歐洲也才百分之二十三。乾隆時候,中國手工業生產水平也是最高的。總之,不論從縱向還是從橫向來看,康雍乾盛世都是一個非常繁榮發展的時代,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比較富裕。   
  除了經濟方面的成就非常了不起之外,康雍乾盛世還有一個極為突出的成就,即統一全國。清軍入關到康熙前期,中國還是四分五裂的。長江以北是清政府統治着,長江以南最初是南明政權,後來又有吳三桂、尚之信、耿精忠等人的三藩之亂。他們幾乎佔領了半個中國,長江以北打到了甘肅、四川。台灣是鄭成功的後人統治着。北中國有強大的蒙古,其中又分為漠北蒙古、漠南蒙古、西蒙古。西蒙古勢力最大,以伊犁為根據地,佔有蒙古的大部分地區以及北部新疆。南部新疆的唯吾爾族也在它的控制之下。准噶兒噶爾丹的勢力十分強盛,一直威脅着國家統一。西藏和準噶爾關係也很密切。因為宗教的關係,準噶爾幾十萬人全民皆兵。俄國佔領黑龍江,建立了許多據點。清朝相繼制服各種勢力,控制了邊疆地區。其中平準噶爾,是清朝康熙到乾隆的重要軍事鬥爭。從噶爾丹到策妄、阿睦爾撒納等準噶爾的幾代領頭人,都搞分裂。乾隆年間收復準噶爾,才統一全國。這一系列事情都發生在康雍乾時期。康熙、雍正、乾隆等為了統一中國,在青海、西藏、新疆、蒙古進行七八十年的鬥爭,最終使中國保持統一,才形成56個民族的大家庭。如果沒有康雍乾盛世期間的統一大業,中國就沒有現在的版圖,更就談不上現在的統一;而且那時候不統一,中國將是一盤散沙,在近現代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後勢必分崩離析。後來列強入侵,中國各族人民都起來反抗侵略,西藏反對英國,東北反對日本,雲南、廣西反對法國。應該說是康雍乾盛世奠定了這一根基。其統一功績非常偉大,對中華民族做出了重大貢獻。這在當時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記:剛才您多次提到,康雍乾盛世遠超漢唐,是中國歷史上發展最興旺繁榮的盛世。能不能請您詳細談談康雍乾盛世超越漢、唐盛世之處?   
  戴:與漢、唐盛世相比較,康雍乾盛世有着自身特點。從積極的角度來看,清朝盛世比漢、唐要興盛,發展的程度更高。前面已經說過,漢朝盛世只有五千萬人口;唐朝盛世時期,根據有的專家估算,在唐玄宗天寶年間是人口的高峯,達到八千萬。康雍乾盛世則有三億人口。這說明康雍乾盛世的經濟發展尤其農業發展遠非漢、唐盛世所能比擬。此外,原來的游牧地區在清朝變成半農牧地區,這是漢、唐沒有的。在制度上,康雍乾盛世的制度創新意義重大。政治制度的改革作用明顯。這是封建專製發展得最完善的時期。雍正年間軍機處的設立,加強了中央集權。母后、外戚、宦官、藩鎮的專權在清朝康雍乾時期都沒有。在處理民族問題上,清朝才是真正地鞏固了疆域。清朝在中央設立理藩院管理民族事務,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的行政機構又不一樣,實行的是一國多制。比如在西藏設駐藏大臣,在新疆、東北設將軍制,在西南地區改土司制為流官制,在蒙古設盟旗制,在唯吾爾族地區設伯克制。這都是因地制宜,不把內地的一套全部用到少數民族地區。它們的形式與內容都不一樣,但目的都是集中權力,使得中央政府便於管理。漢、唐在西域設置是軍事機構都護府,而不是類似清朝的行政機構。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在康雍乾盛世裏,原來的陰暗東西也越來越重。統一之後,經濟發展極其不平衡,有的地區先進,有的地區非常落後;落後地區多,先進地方少。先進地區難以把落後地區帶動。這對中國的發展而言就是非常大的負擔。經濟發展不平衡,利益不同,思想觀念更不同。這就需要強大的中央集權統一管理。而加強中央權力,實際上就加強了皇帝的個人的權力,加強了封建專制主義。在對外貿易上採取閉關政策,也是害怕老百姓和外國人接觸而導致思想領域裏對政治統治基礎的衝擊。這些都是統一帶來的負面影響。但是在當時加強中央集權又是唯一的辦法。這與美國、俄國,與歐洲的那些小國家都很不相同。   
  記:這就是說,在康雍乾盛世的繁榮背後也隱藏着一些危機,它們對封建社會的長遠發展非常不利?   
  戴:是的。康雍乾盛世雖然成就卓著,但是其中也潛伏着對中國發展很不利的因素。可以說,盛世的陰影很多,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閉關鎖國。這是明朝開始發展起來的,到了清朝更為嚴重。清朝政府,自認為是天朝大國,別的都是一些蠻夷小邦,不與外國有經濟、貿易的往來。這一方面對經濟損害很大,貿易可以促進經濟前進,限制貿易,無疑也就阻礙了經濟的前進;另一方面對中國人民的思想也是束縛,看不到外面的情況,視野受到限制。由此,眼光就狹隘,看不到世界之大、事物的複雜性以及歷史發展的迅速。比如,清朝政府有嚴格規定,嚴禁隨意出海;如果出海,船隻大小有限制,鐵器不能帶,糧食不能帶多;到了國外限定必須兩年回來,否則回國之後將被沒收財產、充軍戍邊。   
  乾隆時期,英國國王派馬戛爾尼出使中國,希望與中國通商。雖然其中有侵略性的要求,但是也有合理的要求。如果我國與之談判,對不合理的要求予以拒絕,對於合理要求予以考慮,用和平的方式與之交往、接觸,就能對英國、世界的情況有所了解,起碼能逐漸改變天朝大國的變態心理。這對於當時人們了解世界,對於中國以後追趕世界就會產生非常積極的意義。乾隆皇帝看不到這一點,僅僅因為對方不給自己磕頭這一禮節問題而把人趕走,就把談判的大門關上了,也使中國失去了了解世界的一次大好機遇,非常可惜。等到列強打到家裏來之後,再開始去了解世界為時已晚。從乾隆年間到鴉片戰爭僅僅相隔五十年,中國與世界的力量對比完全改變。甲午戰爭前夕,中國工業生產總值佔世界的百分之六,而全歐洲佔百分之六十二,中國一下子遠遠地被落到後面去了。   
  二是重農輕商。康雍乾時期,政府認為工商生產不是社會的根本。政府控制工商業,能夠掙錢的行業都被控制,重要的有利可圖的都被政府控制,不讓大家經營,更談不上競爭。如對外貿易、鹽業等,都只有經過政府批准的商人才可以經營。商人掙的錢大多要上交給政府。在思想觀念上,鄙視商人。在當時社會地位的高下依次是士、農、工、商,士的社會地位最高,商人的地位最低。這與外國鼓勵航海、鼓勵工商不同。在西方國家,工商業者可以形成獨立的力量。中國的工商業者則始終要依附於清朝政府。這對中國進入近代社會起着消極的作用。康雍乾盛世,中國國力世界第一,但這只是生產總量第一,而非人均。從人均來講,英國、法國已經走在前面。他們是全面發展,與中國不同。   
  三是禁錮思想。中國自從漢代武帝以來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不准許其他家的存在。宋朝以後進而發展成理學,其中有許多落後的東西。思想中生動活潑的東西被扼殺。有清一代,思想的禁錮前所未有。統治階級大興文字獄。議論時政、撰寫史書,往往帶來殺身之禍。於是,人們噤若寒蟬,思想上難以解放,更談不上活躍。偶爾有學者或者思想家表達自己的觀點,也是曲折隱晦地表達,如【紅樓夢】。這對思想的發展極為不利。相反,這一時期,法國百科全書派正在興起,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啟蒙思想家對法國乃至歐洲人民的思想進步都有極大貢獻。思想發展趨勢上的不同,使得以後社會的發展狀況有了根本區別。   
  四是輕視科學。中國古代科學曾經非常發達,但是後來逐漸萎縮。科舉考試考的只是四書五經。自然科學被排斥在科舉之外,被認為是奇技淫巧,不能登大雅之堂。古代數學書已經失傳,在乾隆編輯【四庫全書】的時候才發現。而十七、十八世紀,西方的自然科學迅速發展起來,湧現出伽利略、牛頓等一大批傑出科學家,為西方社會的近代工業革命提供了知識源泉。   
  一言以蔽之,康雍乾社會並非全面發展,只是某些方面強大。一個社會的健康運行需要各個部門、領域相互配合協調發展,農業、工業、商業、科技、思想等諸方面,齊頭並進,相互推動,相互促進。否則,一個領域上不去,就一定會影響別的領域也上不去。這是康雍乾盛世潛伏的根本危機所在。   
  記:從康雍乾盛世的那段歷史中,我們可以汲取什麼經驗教訓?   
  戴:歷史地看,既有三個盛世都是每一千年有一個盛世。其間時間間隔或長或短。今天我們有可能迎來一個新的盛世。那麼,看看前幾個盛世尤其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康雍乾盛世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形成,盛世中有什麼陰影,又是因為什麼而發生衰退?這都值得我們認真地思索。   
  康雍乾盛世在發展經濟文化、鞏固國家統一、加強民族團結等方面有重大功績,其政策措施,多可借鑑。應該說,康雍乾盛世仍然是一種人治,正好碰上了幾個英明有為的皇帝。因此取決於皇帝的人的因素較多,取決於制度的因素比較少。不過實際上這個時期制度、政策的原因很重要。比如農業、民族、軍事等方面的政策都是非常成功的。還要看到盛世中間有消極的因素。實行閉關鎖國,拒絕進行改革的失誤和教訓,實足發人深省。『殷鑑不遠,在夏后氏之世』。我們現在也講開放,但是現在的世界形勢已與當年大不一樣。我國已經加入W TO,世界經濟逐漸實現一體化。那麼,這個問題怎麼應對?我們的開放程度夠不夠?思想、政治上是不是應該有個更為寬鬆的環境?中央集權與民眾參與怎樣才能達到一種平衡?無論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層面上,這些對於我們現在進行現代化建設都非常值得借鑑。   
  因此,我們要高屋建瓴,不能只看到眼前的東西。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提倡修撰清史。這不但有重大的學術價值,而且有很強的現實意義。清朝離我們時間最近,對現實生活影響最大,和當前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民族、文化等各個方面息息相關。要了解和掌握中國的國情,根據中國的國情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非對清代歷史進行深入研究不可。   
  傳統觀點認為漢、唐是真正的盛世,無論國力還是文化等諸多方面都達到極盛,而清朝已經開始衰落,不如漢唐。我則以為,康雍乾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發展程度最高、最興旺繁榮的盛世。   
  康雍乾盛世雖然成就卓著,但是其中也潛伏着對中國發展很不利的因素。可以說,盛世的陰影很多,主要有四個方面。   
  歷史地看,既有三個盛世都是每一千年有一個盛世。其間時間間隔或長或短。今天我們有可能迎來一個新的盛世。那麼,看看前幾個盛世尤其是距離我們最近的康雍乾盛世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形成,盛世中有什麼陰影,又是因為什麼而發生衰退?這都值得我們認真地思索。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