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變法新說:子虛烏有的"戊戌政變"(3)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2009-10-26 10:00|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2342| 評論: 0|來自: 網易

摘要: 惲毓鼎(1862―1917),字薇孫,河北大興人。光緒十五年考中進士,從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開始,他長期擔任翰林院侍讀學士、起居注官,其工作職責就是記錄光緒每天的起居言行,對光緒的習性和事跡非常熟悉。光緒皇帝駕 ...
惲毓鼎(1862―1917),字薇孫,河北大興人。光緒十五年考中進士,從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開始,他長期擔任翰林院侍讀學士、起居注官,其工作職責就是記錄光緒每天的起居言行,對光緒的習性和事跡非常熟悉。光緒皇帝駕崩後,葬在河北易縣的崇陵。宣統三年四月(1911年5月),在清朝滅亡前夕,惲毓鼎寫成了光緒皇帝傳【崇陵傳信錄】,其中,主要記載了清末朝廷傾軋內幕,對於慈禧太后專權,榮祿策劃另立大阿哥謀廢光緒帝,以及義和團運動等記錄得尤爲詳細,是研究晚清統治集團宮廷政治活動的重要史料。在【前言】中,惲毓鼎寫下了一段聲情並茂、可感可觸的文字:

緬維先帝御宇,不爲不久。幼而提攜,長而緊制,終於損其天年。無母子之親,無夫婦、昆季之愛,無臣下侍從宴遊暇豫之樂、平世齊民之福,且有勝於一人之尊者。毓鼎侍左右,近且久。天顏戚戚,常若不愉,未嘗一日展容舒氣也。

戊戌變法是經過慈禧同意之後才開始的。甲午戰敗後,清政府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外患內擾相通而至』的危險形勢,促使許多『國人之迷夢亦漸醒』?『光緒帝是滿洲皇族中比較能夠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頗想有所作爲。』 1898年春夏之交,全國維新熱情日趨高漲,光緒忍無可忍,毅然向太后『攤牌』。他對主持朝廷日常事務的慶親王奕了擔骸疤後若仍不給我事權,我願退讓此位,不甘做亡國之君。』聽到奕戀謀ǜ媯慈禧勃然大怒:『他不願坐此位,我早已不願他坐之。』但鑑於廢立陰謀還沒有醞釀成熟,所以,她又表示:『由他去辦,俟辦不出模樣再說。』隨後,奕磷告光緒說:『太后不禁皇上辦事。』爭取到了事權以後,光緒皇帝又去頤和園當面請示維新事宜,獲得太后批准後,光緒才頒布了【明定國是詔】,正式宣布變法。對此,梁啓超做了明確記述:『御史楊深秀、侍讀學士徐致靖相繼上書,請定國是。上既決心,乃白西後,召軍機全堂下此詔書,宣示天下……一切維新基於此詔,新政之行開於此日。』

戊戌變法期間,光緒仍無實權。6月15日,也就是戊戌變法進入到第5天,慈禧迫使光緒連下三道『上諭』:第一道,下令免去有維新思想的帝師翁同的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等一切職務,驅逐回原籍;第二道,凡授任新職的二品以上大臣,須到皇太后面前謝恩,實質上是向朝野宣布,大權仍在太后手中;第三道,任命她的親信榮祿署直隸總督(不久實授該職兼北洋大臣,加授文淵閣大學士銜,統領北洋三軍)。從6月16日到24日,慈禧又迫令光緒任命崇禮爲步軍統領,懷塔布掌管圓明園八旗、包衣三旗及鳥槍營,剛毅掌管健銳營,將軍事大權牢牢地握在手心。由此可知,慈禧『下放』給光緒的事權是十分有限的,國家最高權力中的核心權力兵權、人事權和理政決策權,仍被慈禧掌控。茅海建在【戊戌變法史事考】中提供的一組數據表明,從戊戌年四月一日至七月二十八日,在117天內,光緒皇帝與太后同住69天,請安68次,侍早膳32次,侍晚膳22次,侍看戲15次。百日維新期間,光緒12次前往頤和園『請安』,在交通不暢、轎扛船載的晚清時代,相距15公里的路程,去一趟就得三四個小時,這對身體虛弱、日理萬機的光緒皇帝,不光是變相體罰,簡直就是一種『刑罰』。可以說,在戊戌變法時段,光緒至少有一多半時間是在太后的身邊看其臉色行使事權的。而且,朝廷文件明確寫著『朕欽奉慈禧……皇太后懿旨』,說明慈禧與光緒在行政上是上下級關係。『從四月二十三至八月初五日(6月11日至9月20日),軍機處一共向慈禧太后上呈了折、片、呈、書等共計462件,最多的一天上呈了29件。百日維新進入其高潮期七月之後,幾乎每天都有上送慈禧太后的奏摺原件。……光緒帝確實將此一時期的重要奏摺,包括軍機處都無法看到的「留中」的折件,基本上都送到慈禧太后手中。』『不管什麼時候慈禧太后來到北京,他總是嚴格遵守禮儀,在宮門外跪著迎接她。當去頤和園拜訪她的時候,不許皇帝宣布駕臨,皇帝被迫跪在內宮等候大太監允許他晉見。太監李蓮英非常憎恨皇帝,讓皇帝等待使他內心感到非常高興,有時通報老佛爺說皇帝駕臨甚至要拖半個小時。每當這些時候,他總是感到非常受壓迫,皇帝也像宮中的官員一樣,必須買通太后身旁的太監開道。事實上,這些忠實的追隨者就像對待那些滿族貴族一樣,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裡。』光緒有了眼淚只能肚裡咽,難怪他常以處境悽慘、生不如死的『漢獻帝』自比啊。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房德鄰在【回顧戊戌重溫歷史――在戊戌變法110周年之際】座談時指出:『在100多天的變法中,光緒皇帝每隔兩三天就要去一次頤和園,去一次要住兩三天。每日的奏摺,光緒皇帝處理之後,都要封好,派人送給慈禧。慈禧如果認爲皇帝處理不當,就會令皇帝改正。我在第一歷史檔案館看到有一道廢漕運的上諭,頭一天發出,第二天又有旨改正。』在這一時段,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的關係,打個未必恰當的例子,慈禧太后就像是清政府的『董事長』,而光緒皇帝最多不過是個『總經理』。一切重大決策,還得『董事長』拍板,連『總經理』的去留,也是『董事長』說了算。

【康南海自編年譜】中,也記述了光緒爲廢除八股改試策論一事的決策過程。康有爲寫道:光緒於五月『初二日詣頤和園請太后懿旨,而至初五日乃降旨也。百事皆如此。上扼於西後,下扼於頑臣,變法之難如此。』【清廷戊戌朝變記】【四朝佚聞】分別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清廷戊戌朝變記】認爲,自四月二十三日宣布變法以來,皇上所採取的新政舉措,沒有一項不是先赴頤和園向太后報告的,太后同意後才對外宣示。雖然他表面上擁有事權,並不敢獨斷專行。【四朝佚聞】指出:光緒皇帝攝於太后的積威,見到太后就渾身篩糠,膽戰心驚,雖然已經親政,卻不敢擅自做主。戊戌變法時期,也是事事都要向太后請懿旨。這些證人證言,無可辯駁地證實,在戊戌變法期間,光緒皇帝並沒有真正掌握國家最高權力。換句話說,政變的前提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