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页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内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通讯:游走在田野间的文化守护人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10-26 23:50| 发布者: 南丘| 查看: 1490| 评论: 0|来自: 中新社

摘要:  中新社安顺10月26日电 题:游走在田野间的文化守护人    作者 安娜   10月26日,田野调查队的陈仕光和梁启华结束了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四大寨乡∩诖∩诖迕褡榈钠詹椋他们这次走访成果显赫:3天内普查4 ...
 中新社安顺10月26日电 题:游走在田野间的文化守护人 
  作者 安娜
  10月26日,田野调查队的陈仕光和梁启华结束了在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四大寨乡∩诖∩诖迕褡榈钠詹椋他们这次走访成果显赫:3天内普查40位苗族歌师。
  这支游走于贵州麻山腹地的田野调查队,自2011年3月启动以来,已经走访了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的三个乡镇44个行政村、456个村民组,完成了对746名苗族歌师的普查工作。 

  2012年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出版,苗族英雄亚鲁王也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而《亚鲁王》这部史诗的发现,却离不开贵州麻山深处苗族歌师祖祖辈辈的传承与唱诵《亚鲁王》主要搜集、翻译自苗族歌师在葬礼上吟诵的歌曲。而田野调查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大山深处的歌师进行普查登记,以便未来逐步展开相关保护工作。
  《亚鲁王》的发现者就是田野调查队负责人杨正江,他向记者介绍说,现在田野调查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大山深处的歌师进行普查登记,以便未来逐步展开相关保护工作。据普查苗族歌师的平均年龄已在5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80多岁。
  田野调查队的7个成员都来自贵州省安顺市紫云县亚鲁王研究中心,他们中间有6个人都是以农民的身份参与田野调查队的工作。“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000元人民币,每次出去普查条件都非常艰苦,但是他们还是一直坚持着。”杨正江告诉记者。
  “我们是亚鲁的子孙,我们是亚鲁的血脉,我们要去找亚鲁的根桩,让亚鲁的村庄像茅草一样生长,让亚鲁的村寨像棉花一样盛开!”每次出发工作前,田野调查队的7个苗族汉子都会大声用苗语背诵这一句话。
  杨正江说苗族是华夏大地上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它的民间文学(口头文学)主要是通过歌师的演唱,所以普查歌师就是对这个古老民族的文化守护。田野调查队的工作就是通过对歌师的走访普查,把这些歌师传唱的歌词用文字记录下来。
  由于苗族歌师大多生活在较为偏远的山区,调查队员每次出去普查没有个三五天是回不去的。除了调查表、照相机、录音笔几项工作上的必需品外,饼干、雨伞、装调查表用的防水袋也是调查队员必不可少的。外出普查的日子里,他们住过村民家、住过学校、也住过10元一晚的小旅社。
  道路崎岖,甚至于没有道路,是一直考验着调查队的大问题。“能骑摩托车的时候就骑摩托车,骑不了车,我们就走进去。”梁启华是调查队里的“下乡专业户”,2012年8月,梁启华为了去普查紫云县大营乡打桥寨的一个歌师,硬是在大太阳下骑了5个小时的摩托车过去。“那个寨子没通车,路也不好骑,经常骑着骑着又要下车来推着才能过去。”梁启华说。
  除去路途上的艰辛,也会遇见一些小麻烦。很多老歌师居住的地方较为偏远,他们跟外界的联系也很少,对于普查员的到来心存疑虑。“最开始与歌师接触的过程非常困难,除了要跟他们讲苗语之外,我们也是想尽办法来跟他们交流。”杨正江说。
  现在很多歌师已经开始明白田野调查队工作的意义,调查队员现在可以相对轻松地与歌师进行沟通、普查工作。
  “快了,到12月底应该就能完成紫云县境内歌师的普查了,不过这只是个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工作要继续。”杨正江说。(完)
来源:中新社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