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韵国学网 首頁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民俗工艺品多为成年人收藏 如何童趣化?

国学新闻| 文化新闻

2012-11-2 18:17| 發佈者: 沙坡| 查看: 1810| 評論: 0|來自: 北京商报

摘要: 最近去超市,几乎所有门店在一进门的位置都摆放着西方万圣节用的道具,南瓜灯、面具、帽子、披风……每每看到这些,心中都升起一阵悲哀。    因为鲜艳的颜色和奇奇怪怪的造型,这些商品马上会吸引孩子的 ...
最近去超市,几乎所有门店在一进门的位置都摆放着西方万圣节用的道具,南瓜灯、面具、帽子、披风……每每看到这些,心中都升起一阵悲哀。 


  因为鲜艳的颜色和奇奇怪怪的造型,这些商品马上会吸引孩子的眼光,很多孩子都会立即上去拿起一两件商品把玩。在把玩一阵之后,都会问自己的父母,“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自然而然,家长要向孩子们解释这是西方人过节用的。如果孩子再问得多一点,那么这个节日的名称、来历、习俗,家长也会想办法告诉他们。


  很难想象在这样的环境下,未来成长起来的小孩子对我们的传统节日还能剩下多少认知。从“圣诞节”到“情人节”,再到“愚人节”、“感恩节”,现在又是“万圣节”,剩下的似乎只有“复活节”了……


  仅就万圣节来说,除了“削南瓜”还能称之为有些手艺外,剩下的过节用品基本可以靠量产解决。但为什么恰恰就是这些简单的东西,反而可以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呢? 


  最近在做“寻找手艺人”系列的时候,每做一期都会被一门技艺的艺术性与背后的文化性所吸引。但是琢磨之后,也发现这些手艺有一些共性。比如很多手艺老百姓真正想起的日子都相对单一,剪纸、年画等都是过春节的时候才会想起,而且现在慢慢都已经开始不流行了;还有如料器、火绘葫芦等技艺,一般都是成年人收藏或者把玩的东西,所以,这些民俗性的工艺品都有一个共性――离孩子太远。


  当然,不能否认的是,因为制作工艺的复杂以及成本问题,很多工艺品确实与孩子有些距离。不过,几乎所有工艺品背后蕴含的都是一种民俗的文化,现如今不考虑利益因素只会单纯好奇与感悟文化的,孩子自然是首先的选择。也只有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接触我们民族的民俗文化,才能让这些技艺更好传承下来。所以,为什么很多技艺大师或是相关部门甚至是企业,不能去研究一下如何将这些民俗性的东西与孩子们的兴趣点相结合,让他们能更多地去领悟我们国家自己的文化?


  挣钱的事情,去和大人们交流;文化的事情,就和孩子们聊聊呗?


  姜子谦
来源:北京商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