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邦瀚斯拍賣行原本計劃拍賣兩件從圓明園流失到英國的文物,但在中國引起巨大爭議後決定撤拍。邦瀚斯拍賣行英國和亞洲區主席科林・希夫(Colin Sheaf)5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他坦承,事先沒有預料到此事會在中國媒體上引發如此強烈的反響,並再次強調無意冒犯中國人民。 他表示,這次撤拍是邦瀚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於受到外界壓力而導致藝術品撤拍。 科林・希夫說,他以前也經常看到中國媒體報導,許多中國收藏家很自豪能夠購買到重要的中國文物並將其帶回中國。『我也希望這些珍貴的文物能回到中國,畢竟那是它們最初歸屬的地方。』 邦瀚斯拍賣行10月下旬宣布,將在11月8日舉行一場中國藝術品專題拍賣會。中國收藏家發現,其中有兩件圓明園流失文物――『清乾隆青玉雕仿古獸面紋提梁卣』和『清嘉慶白玉鏤雕鳳紋長宜子孫牌』。此事在中國媒體引發巨大爭議,再次勾起了中國人對於圓明園大劫難的傷痛記憶。 『我們此前並沒有意識到有些拍賣行爲會冒犯中國人民。後來我們意識到了,因此我們決定撤拍。』科林・希夫對記者說,邦瀚斯從中國媒體上了解到相關新聞,也看到了中國人民的反應。兩件拍品的賣主也了解到相關媒體的報導,同樣不希望因此引發爭議,賣主建議邦瀚斯撤拍。 『我們從未有意冒犯中國人民對華夏悠久歷史文化的情感,同時對此事在中國引起的負面影響表示遺憾。』科林・希夫說。 中國文物部門一貫強調,中國保留對歷史上被非法掠奪文物的追索權利。當被問及邦瀚斯是否考慮過拍賣圓明園文物可能面臨法律問題時,科林・希夫說,自己只是拍賣行的管理人員,並不是律師,因此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但他也表示,邦瀚斯一貫重視與中國各博物館和政府機構建立的良好關係。 兩件圓明園文物撤拍,但邦瀚斯定於11月8日舉行中國藝術品專題拍賣會仍會按計劃舉行。記者在一本400多頁的宣傳冊上看到,這兩件圓明園文物仍在其中,編號是170和171。不過,它們不會出現在這場拍賣會上。 這場拍賣會共有300多件拍品,邦瀚斯5日將這些拍品在兩個展廳內展出,讓古董愛好者能夠在拍賣會前品鑑實物。兩件圓明園文物沒有出現在展廳,它們已經歸還給賣主。 科林・希夫介紹,這場拍賣會最被看好的拍品是『元青花纏枝牡丹紋罐』,估價100萬至150萬英鎊(約1000萬至1500萬人民幣)。另外一件可能拍出高價的是『唐開元五年大理石雕佛徒』。 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在歐洲市場走勢強勁。科林・希夫說,中國藝術品有許多不同門類,有一些在歐洲非常受歡迎,而有一些中國人更喜歡。『越來越多的中國買家加入到藝術品收藏的行列中,中國藝術品市場一定會越來越繁榮。』(周兆軍 夏凌捷)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