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蘭州11月7日電 (記者 馮志軍)甘肅省科技廳7日披露,3年前依託敦煌研究院設立的國家古代壁畫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近日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組專家驗收。下一步,將由『科技研發』階段過渡至創造『生產力』的階段。
近10年來,敦煌研究院先後通過和美國蓋蒂保護所、日本東京文化財研究所、澳大利亞遺產委員會、日本大阪大學等國際知名保護機構的合作,形成了一套適合於中國的古代壁畫科學保護程序和方法,保護和搶救了絲綢之路沿線石窟和一大批珍貴文物。 作爲敦煌莫高窟藝術保護和管理機構,敦煌研究院與這些國際知名保護機構合作,形成了包括起甲壁畫修復技術、酥鹼壁畫修復技術、空鼓壁畫修復技術、壁畫脫鹽技術等在內的古代壁畫成套保護修復技術和工藝,全面提升了中國古代壁畫保護水平。 由於其自身脆弱性,以及千百年來自然和人爲因素的破壞,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藝術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害。經敦煌研究院幾代人努力,莫高窟不僅自身文物安全得到堅實保障,並逐漸開始爲中國文化遺產保護提供科技支撐服務。 甘肅省科技廳副廳長鄭華平介紹,這些保護技術在絲綢之路沿線石窟,以及西藏、青海、山西、河北、內蒙等地的古代壁畫保護中,保護和搶救了一大批珍貴文物。同時,還研發了包括支頂加固技術、表面防風化技術、錨固技術、灌漿技術在內的土遺址保護加固成套技術,成功應用於敦煌莫高窟、榆林窟、柏孜克里克石窟、尕哈石窟、長城等50餘處遺址的保護和搶險加固。 鄭華平說,通過聯合研發,敦煌研究院還率先開始了文物數位技術的研發與探索,形成了包括數位化採集、智能拼接、存儲與展示的成套文物數位化裝備與技術,並制訂了相關的數位化技術規程,正在進行或完成莫高窟、榆林窟、西藏夏魯寺、山東岱廟、河北毗盧寺等多處石窟寺精美壁畫的數字工作,使得這些珍貴脆弱的壁畫藝術永久保存成爲可能。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華慶7日接受記者採訪表示,古代壁畫和土遺址保護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是中國首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工程中心,經過與海外多年合作,多年積累的一些關於古代壁畫和土遺址保護方面的『科研成果』將變成中國古代壁畫和遺址保護真正的『實用技術』。(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