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察・蘇薩:1990年進入『胡佛』,1991年-2002年任助理總監,目前擔任胡佛研究院副院長。 『一般人對於檔案管理員的印象是戴著深度近視眼鏡關在屋子裡,非常認真保守,絕不可能出現在拉斯維加斯的賭場。但「胡佛」不一樣,我們確實需要賭一把。』2008年3月27日下午,應邀來滬參加『復旦-胡佛近代中國人物與檔案文獻研究系列』學術討論會的胡佛研究院資深副院長理察・蘇薩在發表演講時這樣描述『胡佛』與一般智庫的區別。 『胡佛』從來不被動地等待,而是主動出擊,甚至不惜爲此承擔巨大的政治和安全風險。1989年柏林圍牆倒塌之後,全世界的檔案館只有『胡佛』派人趕赴華沙,得到了波蘭政府乃至整個東歐的一手資料。1991年前蘇聯解體時,『胡佛』做了同樣的嘗試,用微縮膠捲的形式保存了大量蘇共檔案。最近,『胡佛』又將冒險的觸角伸向了戰火紛飛的伊拉克,成功接收了來自伊拉克紀念基金會的資料。 而超越地域、議題和價值觀,這是『胡佛』搜集和收藏檔案文獻與其他智庫的重要區別,在朝的在野的,成功者與失敗者,主政者與反對派等等,只要對社會歷史進程、制度變遷發生重要影響的主要甚至邊緣人物事件,均盡入彀中。經過不懈努力,近90年來,胡佛研究院共搜集了6000萬份檔案,僅中國就有550多種,有關『文革』的政治海報就超過10萬份。這些檔案排起來大約有24英里長。 『胡佛』身處史丹福大學,能夠享有一個相對自由和獨立的學術空間,此外它還擁有自己獨立的圖書館和檔案館。』目前有80位研究員和80位助理研究員供職於『胡佛』,研究院每年預算約3800萬美元,全部來自社會捐助;其中對圖書館的投入是600萬美元,研究資金約爲2000萬-2500萬美元。 『政府可能會看著我們,但不會說三道四,我們是絕對獨立的,政府不會給錢,不會告訴我們該做什麼,在美國這種情況很正常。』理察・蘇薩說,『我們和政府惟一的聯繫可能是我們有的研究員後來到政府做官員,比如現任國務卿賴斯就曾經在「胡佛」工作,現在的情況是布希給她發工資,我們不用給了。在美國有一小部分智庫是爲政府服務的,但是大部分與政府完全無關。』 『我們沒有偏向哪個黨派,也不特別強調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等等,最主要是根據大家對事實的關心和觀察來作研究。』理察・蘇薩說,對於爭議多年的槍枝管制、人工流產合法化、毒品等問題,『胡佛』內部都有很多想法,比如伊戰,要不要出兵,什麼時候撤軍,每天都能看到研究員彼此爭論。但『胡佛』根本不想去解決這些觀點分歧,也沒有人會幹涉某個研究員的言論,包括院長本人,反而希望能夠保持這種爭議。 正是基於專業興趣及尊重事實的立場,而不是出自某種需要,『胡佛』匯聚了一支精幹的研究隊伍,每位研究人員都有獨立的研究空間。而且『它從來不自己培養研究人員,而是把最好的人請過來』。爲『胡佛』服務了18年之久的理察・蘇薩履歷甚豐,在進入『胡佛』之前他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過副校長特別助理,在另一知名智庫蘭德公司任經濟學家等。 作爲智庫,『胡佛』的研究成果對美國政府甚至世界公共政策的影響有多大?理察・蘇薩舉了一個例子:1979年『胡佛』做出一個報告,主題是今後二十年美國的時局走向,對人權、安全、社保、國防、核武等各個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當時國務卿喬治・舒爾茨正在莫斯科和一位蘇共領袖討論政事,雙方對一些問題爭執不下,對方突然拿出這本報告說,你別以爲我們不知道,這就是你們美國未來二十年要做的事情。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認爲,無論從智庫水準、腦力還是知識力量方面,『胡佛』都爲世界頂尖。3月28日下午,理察・蘇薩接受了南方周末記者的專訪。 南方周末:胡佛研究院成立近90年來,最重要的收藏是什麼? 理察・蘇薩(以下簡稱『蘇薩』):我認爲,最重要的收藏大概四到五件,比如蔣介石日記,國民黨檔案,前蘇聯尤其是從沙俄過渡到蘇聯這段時期的資料,還有就是宋子文的檔案,這些資料是最重要的。另外一份很重要的檔案是美國對歐洲廣播的資料。 南方周末:『胡佛』最近收集到的伊拉克檔案具體是什麼內容? 蘇薩:目前我們也不知道,因爲還沒有打開,大概是一些薩達姆領導的黨派的地區指揮官的檔案,涉及1968年到1999年這段時間;還有一些伊拉克北部地區的資料,主要都是關於黨內情況的,當然也是關於政府的――薩達姆領導下的伊拉克政黨和政府就是一回事。 南方周末:『胡佛』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收藏這批資料的? 蘇薩:我們從去年4月開始談判,今年2月剛剛得到這批資料。有一個美國的非政府機構,類似於基金會這樣的組織,過去花了十多年時間收集伊拉克的資料,我們就和他們談判,把這些檔案接管過來。 南方周末:您在演講中提到,研究人員對於伊拉克戰爭的爭議很大,贊成和反對的各是些什麼人? 蘇薩:很難說哪些人是支持或是反對伊戰,可以肯定的是,爭論不會影響到他們對於伊戰資料的研究,至於這種爭論以後會發展到什麼程度,也難以預測。 南方周末:蔣介石日記和國民黨檔案在亞洲檔案研究中占有什麼樣的地位? 蘇薩:蔣日記和國民黨檔案構成了中國近代檔案的基礎和核心,在中國近代史以及亞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有助於研究台灣自1949年以後是如何被統治和領導的。我們也想通過蔣日記、國民黨檔案和宋子文檔案來找尋更多近代中國的資料。 南方周末:中國近代史檔案的研究團隊是如何組建的?大概有多少人? 蘇薩:實際上我們不組建團隊。專家學者們可以自由組合,兩三個人都有可能,但他們基本上都是獨立研究。 南方周末:你會不會委派你認爲對某個領域最有權威的人員去研究這個專題? 蘇薩:我們不會委派任何人去做任何專題,也不會指定他們完成某個任務。每個研究員都有很大的自由度。可能有些機構是通過合同的方式將研究人員編成小組,完成某個指定的研究項目,但『胡佛』不用這種方式。前幾天我在南京大學作演講時,他們也對『胡佛』的這種組織形式感到困惑。 南方周末:在有些人看來這是非常鬆散的組織方式,不利於發揮學術團隊的戰鬥力。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