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檔案學者近日披露說,四五百年前明朝政府為了向東北少數民族購買馬匹,最多時曾在遼寧開設了8個馬市。單一的馬市逐步發展成為綜合市場,馬市性質也由『官市』向『民市』過渡,成為當時全國存在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邊貿市場。
遼寧省檔案館檔案信息開發利用 部主任裏蓉撰文指出,在以騎射為主要武備的古代,馬的數量是國家強盛的象徵。明王朝建立後,國內存馬23700余匹。為經常得到品種優良的戰馬,永樂三年,明成祖朱棣飭令在廣寧(現遼寧省北鎮市)、開原二地離城40裏處設立馬市,以方便少數民族賣馬易貨。此後,馬市規模不斷擴大。到明萬曆朝代,不但廣寧、撫順、寬甸、清河、遼陽等地都開設了馬市,而且開原一地就設『三關三市』,民族貿易異常活躍。 裏蓉解釋說,由於明代九邊之一的遼東鎮設在廣寧,所以當年在遼寧各地開設的馬市,統稱為遼東馬市。遼寧省檔案館館藏的明代遼東殘檔中,有大量明朝政府與少數民族在遼東馬市進行互市貿易的記錄。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