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全國政協委員:『唐朝滅亡於季風』不具說服力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2007-11-24 10:16| 發佈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872| 評論: 0|來自: 中國政協新聞網-人民政協報

摘要: 這幾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科學專家張德二成為科學界關注的人物,她與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陸龍驊合作的【質疑冬季風和夏季風強度變化的『反相關』說】,11月15日發表在世界有影響的科技 ...

這幾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首席科學專家張德二成為科學界關注的人物,她與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陸龍驊合作的【質疑冬季風和夏季風強度變化的『反相關』說】,11月15日發表在世界有影響的科技期刊――英國【自然】雜誌上。

這篇文章質疑並反駁了今年1月4日德國科學家豪格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文章觀點。豪格和他的科研小組撰文指出,造成盛唐從公元751年開始衰敗的原因,是長期乾旱和夏日極其少雨的氣象變化,造成連年乾旱、穀物歉收,導致農民起義頻頻爆發,以及唐朝軍隊與阿拉伯軍隊在中亞作戰的大敗,進而導致唐朝於公元907年滅亡。

BBC(英國廣播公司)第一時間播發了豪格的文章,頓時互聯網上爭相轉載。這個觀點在學術界、知識界甚至在普通民眾之間都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特別對於氣象界的挑戰意味極大。全國政協委員、時任中國氣象局局長的秦大河得知此事,即刻批示請張德二委員對此研究。

張德二委員翻查資料、閱研史書、不斷思考,確信中國的歷史朝代之更迭必有其十分複雜的原因,一個空前強大的封建政權的興衰存亡,絕不會簡單地被降水量這樣的自然因素所左右。通過深入研究與不斷探討,張德二委員與她的研究夥伴漸漸找到了豪格論證的紕漏。『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唐朝滅亡前的最後30年屬於多雨時期,而不是趨於乾旱;另外,歷史記錄還表明,90%的年份裏,冬季嚴寒對應夏季多雨,而唐朝後半期出現寒冬的年份非常之多。』張德二說,『這些數據比起德國科學家單純依賴計算湖泊沉積物中鈦(Ti)值含量得出的結論,顯然更有說服力。』

正是憑藉這一點,最新一期【自然】雜誌將張德二等中國科學家撰寫的論文刊發,作為對此前文章的反駁。『作為全國政協委員、作為科技工作者,我很榮幸能參與這場爭論,並將中國科學界的觀點傳向世界。』張德二委員說。(廉維亮)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