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東莞12月23日電 (李映民 李純)台灣文學大師余光中23日作客廣東東莞莞城『文化周末大講壇』,作題為【旅行與文化】的專題演講。余光中表示,自從兩岸恢復往來,他就經常回大陸,已經沒有鄉愁,現在他更關注兩岸的文化交流,中西文化交流,不斷探索文學的境界。
余光中曾任台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外文所所長,出版專著五十多種,他的【鄉愁】、【白玉苦瓜】等作品被介紹到大陸之後,十分風靡。 余光中表示,很多人都跟他談起【鄉愁】,但是自兩岸恢復往來,他在1992年到2012年的20年裡已經回大陸近60次,所以他已經沒有鄉愁,現在他要寫的更多是還鄉的感受。 作為當代最有影響力的華語作家之一,余光中85歲高齡仍然致力於推動兩岸文化交流,中西文化交流,借着寫作、演講、詩歌朗誦等形式,不斷昭示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 此次余光中以旅行與文化的關係為切入口,結合自己八十幾年的人生經驗,為東莞的市民解讀文明史上的旅行文學以及旅行中的文化情懷,進而帶領人們重新認識旅行的意義。 余光中表示,旅行是把自己投入不同的空間和時間,當你把自己投入與同胞不同的空間和時間裡,就會體會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引發你更多的思考。旅行是一種文化的翻譯,從當地一些日常的事情、生活的細節,就可以解讀出當地的文化、人生的不同境界。 作為學貫中西的文學大師,余光中對中西文化交流有着獨特的見解。余光中表示,他大學時候學的是西洋文學,這些文學教會他很多,曾經一度他完全跟着西方文學走,但是越了解西方文學,他反而越被中國文化吸引,又重新回頭在中國文化中汲取營養。 余光中表示,中西文化交流非常重要,將英語等不同語言的表達方式用到中文作品中,文學語言會更加立體,將中西文化交融到作品中,作品就更具有大局觀。(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