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炒中國文物大發其財 從2009年圓明園流失文物鼠、兔首銅像分別拍出1400萬歐元天價,到今次乾隆玉璽較原估價高出5倍之多成交,中國流失文物屢遭拍賣無不牽動海內外華人的心。一方面,國人對此行徑扼腕嘆息,憤怒聲討;另一方面,拍賣價格節節攀升,讓人唏噓不已。 2010年,圓明園管理處在紀念圓明園罹難150周年之際,曾向全球發出抵制文物拍賣的倡議書。但兩年以來,圓明園流失文物多次現身各大拍賣行,倡議書實際已是一紙空文。 『近年來,拍賣的最高紀錄就是這些圓明園文物創下的。所以拍賣者永遠不會選擇合作,因爲他們認定販賣圓明園文物是個好買賣。』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主席高美斯這樣說。 國外的拍賣行通過拍賣中國等國流失海外的文物大肆斂財,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實際上,多位權威文物專家曾直言,這些文物的實際價值遠低於拍賣價格,之所以能不斷拍出天價,正是外國人利用中國人購寶心切,從中漁利。 早在2009年圓明園兩件獸首在國外被拍賣時,圓明園管理處就曾發表聲明稱,圓明園歷來不贊同中華民族的情感和中國人民的愛國熱情被國際上某些拍賣者所利用,因爲這將使圓明園流散文物成爲拍賣者『漫天要價』的代名詞。 而事實上,用錢買回等於變相承認外國掠奪的合法性,並不利於未來索回文物。 文物追索遭遇困局 針對乾隆玉璽拍賣一事,中國國家文物局對外公開表示,中國一貫反對並譴責拍賣非法流失文物的行爲,對於任何確認爲非法流失的中國文物保留追索權利,希望外國有關機構認真遵守相關國際公約。 按照國際公約,由於戰爭等原因遭受掠奪的文物,理應物歸原主,但因爲時間、證據等等諸多因素,很多文物卻難以『回家』。有關人士表示,要禁止拍賣行在國外拍賣中國文物,尚存困境。 曾在2009年作爲中國律師團代表、赴巴黎追索圓明園銅獸首的律師劉洋表示,國際市場追逐利益的熱情和勇氣很高。中國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很難有能力和精力對流失文物進行追索,且追索主體也尚待明確。當前在文物的追索時效等方面,中國的相關法律法規與國際法也不盡相同。 國內法鞭長莫及,國際法沒有意義,中國文物監管面臨的還不僅是這兩種困境,還有更多的尷尬。一方面,若強力介入,不管是通過政府交涉、輿論撻伐還是法治維權,從以往的經驗看都收效甚微。另一方面,一些海外拍賣行甚至希望中國方面維權,藉以熱炒拍品和揚名天下。 劉洋建議我國成立專門機構,整合政府和民間力量,將追索中國文物納入到一種實質性的工作中。利用1995年6月24日簽訂於羅馬的【國際統一司法協會關於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的實施細則,來進行正規的追索行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