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書的誕生】是一部關於世界(以歐洲為主)圖書的斷代史。作者之一呂西安・費夫賀(內地通常譯為費弗爾)是法國年鑑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另一位作者馬爾坦則是印刷史學者。此書出版後已成為西方文化史研究者和人文學者的必讀書,是公認的學術經典。 這部書聚焦於1450年至1800年間活字印刷術發明後的早期圖書史,帶領我們探究印刷書如何誕生,以及西方文明從手抄本邁入印刷書社會的革命性轉型。 在歐洲圖書史上,印刷書是手抄本之後的一種新型出版物。中世紀前期的700年裡,『手抄本』主要由修道院裡的修士們製作。12世紀以後,隨着大學和城市文化的勃興,學者和學生以及專業的抄書師傅通力合作,『造就了井然有序、活躍非常的制(手抄本)書業』。手抄本多以獸皮為書寫材料。紙張在14世紀歐洲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印刷書的誕生。『印刷書』就是使用活字印刷術在紙上印製的書。【印刷書】反映了各種書業人士為發展早期印刷書事業所做出的貢獻,其中種種的艱難和風險是現今人們難以想象的。 自15世紀中葉活字印刷術發明後,諸多印刷工匠為技術改進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書中說:『印刷產業乃是從無到有。其發展之初,舉凡陽文字范的刻制、陰文字模的製作、活字的鑄成,全靠早期的印刷匠一手包辦。每樣工作想必都得砸下大量時間跟金錢,且可能只得仰賴最原始的工具。』就拿鑄字來說,最重要的是必須找到一種合適的金屬與合金,既堅固、耐用,也不至於損及陽文字范,還要使字面平整、字粒整齊劃一,以利於印刷。然而歷經三百多年,仍未能將金屬元素以正確的比例配合。這些個活字的製造當真是『粒粒皆辛苦』。除了改進技術外,印刷師傅最大的貢獻是廣泛推廣這項新技術。早期合格的工匠較少,他們出師後,即展開為期數年的遊歷,離鄉背井去尋覓工作,足跡遍及全歐,由此將新技術推廣開來。這些印刷師傅就像是播種者,將人類文明的火種播撒到了全歐,隨後影響全世界。 書商們(包括出版商、印刷商和銷售商,後者是專門意義的『書商』,即booksellers)把圖書視為商品,經營此項產業的首要目的就是贏利。在手抄本時代,市場狹小、各自封閉,而且極不規範。在印刷書時代早期,情形也不容樂觀。書商們四處奔波,收集信息,探究市場行情;集資建立大型的出版集團,使生產和銷售日益制度化,由此形成了跨國性的圖書市場。一些書商為投機書業生意而冒險,並付出了極大代價:有人血本無歸,有人負債、破產、身陷囹圄,甚至還有人因製售違禁書籍而慘遭火刑。 可是,早期印刷書的書商並非都是惟利是圖的『經濟動物』,不少商人不僅具有極高的文化修養和鑑賞品位,也有過人的膽識。其中有些人本身即是人文學者、作家。還有些是人文學者、作家的朋友和合作者。美國學者達恩頓的【啟蒙運動的生意】一書的主角,巴黎大出版商龐庫克就是盧梭的忠實『粉絲』。可以說,相當一部分書商在從事書業生意時滿懷着對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作者們對圖書出版業也功不可沒,他們並非僅僅向書商推銷其手稿,而是在建立著作權方面有着重大貢獻。在手抄本時代,人人都有權利抄書,作者無稿酬,難以靠寫作謀生。印刷書誕生後,越來越多的作者把手稿賣給書商以換取稿酬。隨着稿費制度化,作者們要求更多的權利,最終促成相關法律條例的確立。 讀者並不只是思想的被動受體,他們的精神需求以及物質條件(即購買力)等等都極大地影響着圖書市場的規模和走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讀者牽着書商的鼻子走。歐洲中世紀前期的幾百年裡,修道院和教會獨占書籍的生產,並獨享書的文化。12世紀以後,大學和城市的發展催生了新的讀者群,由此開闢了新的書籍市場,印刷書的誕生恰是為滿足新讀者群的需要。 自印刷書誕生後,圖書出版業在西方形成了獨立的產業,對世界文明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在手抄本時代,思想的傳播靠口耳相傳和少量的手抄本,範圍極其有限。印刷書開拓了大眾的閱讀空間。在16、17世紀,每20秒鐘即可印完一整張紙,書中說『效率實在嚇人』,這種高效顯然是手抄本生產所不可能有的。印刷量的劇增擴大了新信息、新知識的傳播,有力地促進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印刷書誕生的時代,恰是社會巨變的時代。『社會的大幅轉變,造就了前述所有的發明;而這些發明,也回過頭來刺激轉變的進一步發展。』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這三者啟動了歐洲現代化的進程,而這三大運動都與印刷書的誕生密切相關。就文藝復興來說,『意大利人文主義的學問,就是在印刷書問世之後,才得以傳遍歐洲』。啟蒙運動也因印刷書的推動而蓬勃發展。書中還說:『印刷書確實在16世紀新教陣營的發展里,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馬丁・路德宣傳新教思想的文章在印製成書或傳單後,經眾多小販之手才流通於全德,『不出15天,該國每個角落都看得到』。可見那些兜售小冊子的小書販們對宗教改革着實功不可沒。 【印刷書的誕生】,[法]費夫賀、馬爾坦著,李鴻志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