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與文明】共六卷,包括【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夏史與夏代文明】、【商史與商代文明】、【西周史與西周文明】、【春秋史與春秋文明】、【戰國史與戰國文明】,是中國先秦史學會組織撰著的一套先秦史系列。 這套書的誕生,有着時代的背景和特定的機緣。 近年間,隨着中國國勢走向振興,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越來越受到世人關注。這對於中國這樣具有深厚悠久歷史基礎的國家來說,應該說是必然的。綿延連續,從未斷絕,乃是中國傳統的特性,因此要深入理解中國,不能不求諸歷史,而且必須上溯其歷史長河,以追尋其形成奠基的根本,也便是上古的先秦時期。自從二十幾年前的『文化熱』,直到最近盛興的『國學熱』,貫穿着對中國傳統的反思和探究,也總離不開先秦時期種種問題的討論。 1996年,作為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啟動。這一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交叉結合的大型科研項目,總目標是使作為先秦時期重要部分的夏、商、西周的年代學進一步量化,為更好地研究古代歷史文化、探索中國文明的起源及早期發展打下良好基礎。2000年新世紀降臨之際,『夏商周斷代工程』階段性成果通過驗收,公布了『夏商周年表』。中國先秦史學會同人不少參加了有關工作,頗有啟發,一些出版界友人也受到激勵。經過再三醞釀,於是擬定編寫這套【中國古代歷史與文明】的計劃。這個計劃幸能得到先秦史各分段多位專家的支持,終能將這六卷本的系列貢獻給讀者。 中國久遠的歷史究竟怎麼分期,是學術界長期探討的問題,學者們見仁見智,各持己見,但是無論如何,先秦時期和秦漢以下之間總是有一條明顯的分界線,在歷史的研究方法上也有着較大的差異。先秦史研究有其本身的特殊性,由於傳世文獻的有限,不能如秦漢以下那樣以載籍為主體,而是年代越古,越需要依靠考古學等學科的成就。 具體來說,先秦史又可大致劃分兩大階段:從遠古以至唐、虞,是所謂傳說時期,與後來的夏、商、周三代有所不同。這只是根據現有研究情況來講的,兩階段間並沒有很清楚的界限。比如唐、虞有沒有可能劃下來,和三代合為『四代』,像【大戴禮記】說的,便很值得斟酌。 不管是傳說時期,還是後來的夏、商、周三代,在研究途徑上都需要多學科的交叉,主要是歷史學與考古學(還有與考古學密切關聯的古文字學)的結合。夏鼐先生曾在【什麼是考古學】一文中講道:『考古學研究的對象只是物質的遺存,這包括遺物和遺蹟。所以它和利用文獻記載進行歷史研究的狹義歷史學不同。雖然二者同是以恢復人類歷史的本來面目為目標,是歷史科學(廣義歷史學)的兩個主要的組成部分,猶如車子的兩輪,飛鳥的兩翼,不可偏廢,但是二者是歷史科學中兩個關係密切而各自獨立的部門。』我個人體會,夏鼐先生不僅講了考古學作為學科的獨立性,也非常生動地說明了它和歷史學(狹義)相輔相成的關係。多年來先秦史研究的前進,正是靠着這『兩輪』、『兩翼』。 即使是傳說時期,情形也是如此。應該特別強調的是,古史傳說也是古史的一部分,而且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王國維先生1925年在清華國學研究院講授【古史新證】,他針對當時關於古史的討論,指出世界各民族的古史總是史實和神話交綜在一起,其間固然不免有後人增加的成分,但一定有史實的『素地』,也即歷史的背景。他在【古史新證】中,還專門提出文獻與地下材料互相印證的『二重證據法』。 (本文為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代歷史與文明】叢書序言,有刪節,題目為編者所加。) 作者:李學勤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