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上古,是堯把帝位禪讓給了舜,然而,堯的上一代帝王是誰?在對上海博物館收藏的楚簡【容成氏】一文的釋讀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的郭永秉博士認爲堯的真正『前任』是有虞。 『竹簡上的文字是用毛筆寫的,而不是用刀刻上去的。』郭永秉說。他提到的竹簡就是被稱爲上博簡的戰國楚簡,通過對這一古文獻的解讀,郭永秉發現了我國歷史早期的這位『新』帝王――有虞 有虞,是他把帝位傳給了堯。這位帝王的現身,還可能讓我國一個比夏更早的朝代『浮出水面』。日前,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的集刊發表了這一研究成果。 簡文顯示:有虞辭世後堯被推選爲君主。『有虞是部族的名稱,是個人的名字。在上古人名中,這種表達方式是很普遍的。』郭永秉說。 根據【容成氏】的記載,有虞是位賢明的君主,其德不在堯、舜之下。他的治國方略是『不賞不罰,不刑不殺』。據戰國古書【慎子】記載,『孔子云:有虞氏不賞不罰,夏后氏賞而不罰,殷人罰而不賞,周人賞且罰。』可見,戰國時人們對有虞氏的治國有很高的評價。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在很多戰國文獻中,虞和夏、商、周三代是並舉的。虞會不會也是一個朝代呢?眾所周知,舜屬於有虞氏部族,即所謂『虞舜』。『有虞』的發現,使舜有了一個同部落的先帝。 對以上研究成果,我國著名古文字學者裘錫圭教授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爲,對『有虞』的考釋無疑是正確的,中國史『誕生』了一位有名有姓、有事跡的上古帝王,這對我國上古史的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作者:俞陶然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