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明史熱是流行的文化泡沫

國學新聞| 歷史的天空

2007-3-19 15:55| 發布者: 買櫝還珠| 查看: 1903| 評論: 0|來自: 深圳商報

摘要: 2006年,出版界和網絡上的明史熱,已經讓人戲稱去年為『明』年。沒想到今年一打頭,湖南衛視播出46集開年大戲【大明王朝1566】把這股明朝熱的火又燒旺了一把。龐大的觀眾群和引發的網絡上的熱烈討論迅速讓這部戲成為 ...

2006年,出版界和網絡上的明史熱,已經讓人戲稱去年為『明』年。沒想到今年一打頭,湖南衛視播出46集開年大戲【大明王朝1566】把這股明朝熱的火又燒旺了一把。龐大的觀眾群和引發的網絡上的熱烈討論迅速讓這部戲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明朝這個離我們不太遠,但又相對陌生的朝代就這樣一步步走進我們視野。

明朝,一個離我們並不久遠的朝代。明朝在我們的民族記憶中是最獨特的王朝,它顛覆蒙元統治卻被滿清統治所繼承。今人醞釀起『明史』熱潮,必須着眼於明朝統治的這種特殊性。這種特殊性決定了朱明王朝的立國之基是對兩宋寬鬆開明政治的反動。在開國皇帝朱元璋看來,因為兩宋政治懈怠導致積貧積弱並為異族所滅。這是明朝始終維繫高度集權和漸趨保守的歷史原因。今人解讀明史,不可突破歷史的具體界限,鏡鑒歷史可也,苛責古人則是非理性的。切割歷史和奉行文化功利主義的解讀更不可取。

但從眼下流行的『明史熱』觀之,卻是現實世界對於明史的豪取式功利性解讀,是用今人的觀點擷取歷史的末節製造似是而非的邏輯範式,以滿足各方分肥歷史的欲望。筆者選取影視、網絡和出版界最具代表性的『明史』熱來說明這種『熱潮』的泡沫化命運。

就熒屏上的【大明王朝1566】而言,它選擷的是1566年明朝嘉靖皇帝朝的歷史加以藝術再造,着力描寫嘉靖皇帝之昏庸,並抬出清官海瑞來增強感染力。筆者不管收視率如何,該劇依然不脫幾個俗套:一是趕超歷史劇的眼球效應。在泛濫的『辮子戲』和日漸興起的『漢唐盛世戲』中另闢蹊徑,是對大眾娛樂文化的推波助瀾,但從根本上還是為了市場獲利。大眾文化的審美趣味和基於市場的文化操作決定了這類歷史劇不可能演繹成嚴肅的『正史』和『信史』,總逃不脫『戲說』的嫌疑;二是抬出清官海瑞,顯然是出於現實反腐的需要。但從藝術的角度言,該劇的政治工具性太強。況且,清官反腐的道德形象和當前法治反腐的政治理念也有出入;三是擷取這段歷史難逃切割和歪曲歷史嫌疑。和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不同,黃氏對嘉靖帝何以從英明到昏庸的歷史原因和個人心路歷程描摹得非常真實。而熒屏卻缺少了這種歷史的邏輯,予人以嘉靖皇帝生來就是昏庸的判斷,故而是沒有擺脫臉譜化解讀歷史和歷史人物的僵化模式。

流行於網絡的【明朝那些事兒】我看形式重於內容,其最大的意義不是『明朝那些事兒』而是虛擬網絡提供給草根自由表達的『這些事兒』,因而其昭示的更多是現實草根的自由表達而非『明朝那些事兒』的史學意義。而且就『當年明月』寫的那些事,和古已有之的歷史演義和野史並無質的區別。缺乏嚴謹學術的『那些事』終究不能成為『信史』。不管『當年明月』的創作心態多麼純潔,他都躲不過大眾為了造星而掀起的自娛式功利聲浪。這樣的網絡明星,【明朝那些事兒】是不會流行太久的。

如此看來,所謂『明史熱』都是現實世界的投射,並沒有觸及『明史』的根本。功利的、世俗化的、哪怕是喜聞樂見的,都有其存在的時代屬性,但歷史的客觀真實並不能隨着時空的延展而異變。後人品讀歷史,還是應該着眼於興亡之鑑和釐清歷史懸疑為根本。對於處在蒙元和滿清之間『明史』的研究,還應該思考其歷史抉擇的特殊性。無論戲說或者穿着『正史』馬甲對歷史人物的隨意道德化解讀都是對『明史』的歪曲。這樣的『明史熱』到頭來只能是流行的文化泡沫。

作者:張敬偉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