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賣行:價高卻是市場的價格標杆 『我覺得拍賣價比市場真實成交價起碼高三成。』雷先生(化名)雖然收藏書畫多年,但幾乎從未在拍賣市場中買過,原因就是覺得拍賣市場價格有水分。儘管如此,他還是每場必到,『拍賣市場起碼是藝術品市場的風向標,了解行情才能知道「大盤走勢」。』 『拍賣價變成市場的價格標杆很正常。』方土笑稱這個等同於廣告對產品銷售的作用,『儘管很多人不相信廣告,但是一旦到了商場,廣告的作品還是顯現了。而拍賣市場也一樣,很多人嘴上說着不相信,但是真正下手時,拍賣成交價格還是成為唯一的標準。』 關予認為這是因為拍賣市場的價格能形成機制:『實際上整個藝術品市場中只有拍賣行公開了成交價格,另一方面拍賣的交易量巨大,所以拍賣行表面上對價格有話語權。』據了解,雅昌參考以往成交數據而成的價格指數在行內有較高的關注度。『價格的引導很關鍵。』關予認為,畫家在拍賣市場的定價也是基於這樣的理由,『拍賣行在價格引導方面有主導作用,但在徵集過程中還是會受到畫家、委託人價格談判的牽制。儘管如此,我還是認為價格是由供需雙方決定的,只是目前話語權暫時還是在拍賣行手上。很多人說拍賣行的數據不可信,我卻認為拍賣行還相對可信,畢竟信息是公開的,要對它質疑也有據可查,而其他成交連一個依據都沒有,信息更不透明。』她發現很多人用雅昌的指數作為定價的參考,對此她強調:『指數只是看均值比較值和價格趨勢,不是定價參考。今年我們會製作一個對價格參考有價值的模型。』 來源:廣州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