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的流行語正鋪天蓋地,卻曝出收視率再創新低;年輕人紛紛『投奔』網絡,『電視將死』呼聲高漲。 新媒體技術創造了新的傳播渠道,也在潛移默化中重塑着看電視的方式。從舉家圍坐螢屏前,到邊看電視邊刷微博,越來越多的人習慣於在大、小屏幕間自由流轉,表達觀點、參與互動。受眾的影響力正沿着『媒體鏈』逆向蔓延,革新着從節目製作到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 面對新媒體的擴張,電視的未來將通往何方? ――編 者 源 邊看電視邊吐槽漸時興 收視衝動源自交流需求 央視春晚曾是全國電視觀眾的精神『年夜飯』,創下電視節目的收視率神話。但近年來,春晚收視率一直在走下坡路。根據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的監測數據,2013年央視春晚在央視一套的收視率僅為11.36%,低於2012年的收視率17.37%,以及2011年的18.34%,跌入低谷。 從收視數據看,央視春晚遭遇了『滑鐵盧』;但另一方面,春晚所引發的眾多熱門話題,卻彰顯着它的強大影響力:蔡明的『腹黑毒舌』、伴舞搶鏡哥、劉謙的『找力宏』……不少網站還專門開闢了春晚討論區,如百度貼吧就開設了『蛇尖上的春晚』網頁,讓網友投票選出『最雷人造型』、『最搶鏡觀眾』等。『刷着微博看春晚,邊看邊「吐槽」,這才是今年的新潮流。』90後觀眾章俊陽說。 不止是春晚,近幾年來稍有影響力的電視節目都會在網絡上引起熱議,比如【甄執】、【中國好聲音】、【非誠勿擾】……傳統看電視的方式正在改變,觀眾從被動接受信息變成主動尋求交流。對不少人來說,互動的意義遠大於收看節目本身的價值。 『我不喜歡看電視,可當我發現微博上大家討論的東西我毫不知情、朋友圈裏開始使用不知哪兒來的流行語時,就會去補補課。』一名網友說。在他們看來,電視節目經常製造可供討論的公共話題,收看的吸引力在於獲取談資,而參與話題則讓他們得到一種歸屬感。 從這個角度講,收視率已經不再是衡量電視節目成績的唯一要素了。2013年,市場調查研究公司尼爾森將開始在美國電視市場推出新的收視率標準,該標準將『第二屏』(手機、電腦)上的聊天話題內容作為傳統收視率的輔助。 來源:人民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