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民主、物理、文學、革命、新聞……16日至18日,在武大舉行的歷史文化語義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海內外60餘位學者分析了一個個近現代流行的關鍵詞,使我們透過運動着的語言文字這扇窗口,看到歷史文化的壯闊場景。
作為文化史學的一支,歷史文化語義學已開始走向成熟。對於研究詞語意義的學問,我國傳統稱之為『訓詁學』,當今的『語義學』則領域更為寬廣。探討時下通用的關鍵詞的演繹歷程,其意趣不止於語言文字考辨本身,而是由此展開婀娜多姿的文化史。 任何一個民族的語言文字都有古今演繹、中外對接的問題,近現代尤其突出。在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觀念文化的交融中,語彙發生着深刻變革,既有以『西』鑄『中』的情況,也有以『今』度『古』的例子。如古漢語中的『物理』意謂『萬物之理』,近現代用作一門自然科學的名稱。 許多充當各學科關鍵詞的漢字新語,都源於西方。武大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著名學者馮天瑜教授說,面對『西方話語霸權』,漢語既不能屈從、盲目照搬,也不能簡單拒絕、關上門夜郎自大。我們應深入考察深厚的傳統,與對方進行對接、滲透,在涵化過程中創造新的語彙系統。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在於增強中華民族的『軟實力』與漢字文化圈的凝聚。 記者韓曉玲、通訊員楚靜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