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4日電 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今年的提案中指出,中國50.66%的館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蝕損害。同時他還針對當下的『博物館熱』,建議加強博物館建設的前期論證。
作為中國藏品最為豐富的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對當下國內館藏文物的保護和研究非常關心。他在相關提案中指出,當前,在博物館文物藏品保存環境質量控制方面存在較大問題,不少博物館的環境控制設施簡陋、空調設施使用不當、空氣淨化技術應用較少,加劇了溫度、濕度、光照、蟲害、黴菌,以及各種空氣污染物等自然環境因素對文物藏品的損害程度和速度。同時,由於目前文物藏品庫房面積嚴重不足,庫房中文物藏品集中疊壘、密集堆放的現象十分普遍,致使病害在文物藏品間相互傳播,病害發生率高,直接或間接對文物藏品造成危害。 單霽翔介紹說,『十五』期間,中國首次開展了『全國館藏文物腐蝕損失調查』。結果表明,共有50.66%的館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蝕損害。其中處於瀕危腐蝕程度文物29.5萬餘件(組),重度腐蝕程度文物213萬餘件(組),中度腐蝕程度文物501.7萬餘件(組),分別占全國館藏文物總數的2.01%、14.52 %和34.13%,文物腐蝕損失狀況相當嚴重。 雖然,近年來全國各地陸續建設了一批現代化博物館,現代環境科學和技術也獲得了飛速發展,但是當前中國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管理意識薄弱,博物館環境質量不高,基礎研究不足。污染物濃度普遍較高、溫濕度波動幅度較大、環境監測和控制技術手段缺乏等問題,已經成為館藏文物遭受劣化損害的主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引進新的理念,研究建立適合文物藏品特點的環境監測方法、評估體系、調控技術和控制指標,切實減少館藏文物腐蝕所造成的損失。 單霽翔建議: 一、針對保存環境控制、庫房建設、日常養護、基礎技術標準規範等諸多與博物館藏品保護有關的問題,增加館藏文物保護科研經費、保護修復經費、日常養護經費的投入。 二、組織全國的科學技術力量,在博物館領域開展博物館藏品搶救性保護修復專項工程,首先搶救已經處於重度腐蝕以上的珍貴文物,特別是瀕危易損的珍貴文物,保障館藏文物長治久安。 博物館建築不應盲目求新、求奇、求特、求怪、求洋 在另一份【關於注重博物館館舍建設質量的提案】中,單霽翔對當下的『博物館熱』現象進行了剖析。 單霽翔認為,近年來,大規模博物館的集中建設,有效改善了博物館的基礎設施和文化面貌。但在博物館建設中也存在諸多令人憂慮的問題,包括重數量發展,輕質量提升;重工程建設,輕使用要求;重新奇造型,輕地方特色;重硬件投入,輕管理支撐,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博物館社會作用的有效發揮。 單霽翔表示,今後數十年,仍將是博物館事業發展的黃金時期,也必然是博物館建設的高峰時期。中國的『博物館熱』不應僅僅是『博物館建設熱』。博物館建築應走中國特色的道路,在實現現代化的同時,應突出民族優秀傳統與地域文化特色,而不是盲目地求新、求奇、求特、求怪、求洋,關鍵是與現代經濟社會緊密結合的同時,不能忘記自己的文化血脈。在博物館設計與建設中,應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既注重科學性,又具有前瞻性,確保博物館建成後能夠滿足社會公眾的文化需求。 單霽翔建議: 一、加強博物館建設的前期論證。應首先考慮博物館的功能定位和建設目標,做好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論證,以務實的態度來考慮博物館建築的未來發展。 二、抓好博物館建設的規劃設計。應對於文物藏品特色、陳列展覽內容等進行先期研究,聽取博物館專家的意見,確保博物館建成後能夠滿足使用功能。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