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武漢方言劇何以火爆地方市場 質量與創新是王道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3-13 18:25|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1785| 評論: 0|來自: 中國文化報

摘要: 湖北武漢說唱團的方言賀歲喜劇【海底撈月】自去年12月推出以來,已經上演了60多場,幾乎場場爆滿。進入3月,這部在武漢本土備受歡迎的方言喜劇又開啟了全國巡演之旅。一部方言劇能有如此表現,引來微博熱議,同時各 ...

湖北武漢說唱團的方言賀歲喜劇【海底撈月】自去年12月推出以來,已經上演了60多場,幾乎場場爆滿。進入3月,這部在武漢本土備受歡迎的方言喜劇又開啟了全國巡演之旅。一部方言劇能有如此表現,引來微博熱議,同時各地演出公司紛紛來漢一探究竟。

關於武漢方言劇還得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說起。那個時候的戲劇市場十分蕭條,而春晚的小品演出深受百姓喜愛,戲劇人士開始思考能否將二者結合起來。2003年,湖北省推出了本土第一部方言小品劇【搭白算數】,獲得市場認可。可以說正是這部戲確立了武漢方言劇的幾個重要元素:本土題材、市民文化、本地明星。

此後,武漢的院團幾乎每年都有新的方言劇推出,其中武漢說唱團於2011年推出的【一槍拍案驚奇】,演出了100多場,票房有800多萬元,目前正在熱演的【海底撈月】僅首演權就拍出了20萬元,另外還有80多場已經預訂出去,場次及票房再創方言劇新高。武漢方言劇走到今天,原因是多方面的。

重視觀眾需求是武漢方言劇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縱觀這10台戲,製作的出發點不是爲了獲獎,也不是爲了追求藝術成就,而是爲了好看。因爲戲是讓觀眾看的,觀眾的需求、喜好應該受到創作者的重視。

其次,對戲負責。這10部方言劇,全是小製作,製作費用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萬元,沒有一部超百萬元的,這不僅僅是成本意識的問題,更是戲劇觀的問題,筆者認爲,在維持正常製作的前提下,製作費用和戲的質量並不一定成正比。費用越高,手段越多,舞台越華美,就越會分散觀眾對戲本身的關注。反之,因爲沒有更多的費用,因爲不靠外部手段,就只能扎紮實實地把戲做好,靠戲來吸引觀眾。

另外就是創新。創新往往是被現實環境逼出來的,沒有當年話劇市場的蕭條,就沒有【搭白算數】的問世。然而,創新還需要勇氣。筆者認爲,無論是否改制,至少就當下而言,還有一些院團還是『國企思維』『獲獎思維』『政績思維』,甚至是『混日子思維』,沒有把院團發展和自身連在一起。在戲劇圈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順口溜:『排了一個戲,獲了一個獎,升了一個官,垮了一個團。』武漢方言劇能受到觀眾喜歡,與他們創新經營模式,改變觀念分不開。創作了【海底撈月】的武漢說唱團在某種程度上就像一個私家戲班子:重劇本輕包裝,以舞台賀歲劇的方式與企業聯合,拍賣首演權,與演出公司及媒體聯盟……

不過整體看來,武漢方言劇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製作還過於粗糙,作爲爲武漢市民準備的一份年貨,它紅火但還不夠精緻。劇本、演出的鋪排布局還不夠嚴謹,缺少章法,所謂『一白遮百丑』,劇場的爆笑掩蓋了情節或人物的某些硬傷。與此同時,還要認清【海底撈月】,甚至電影【人再逋局泰濉返幕鴇都是有社會根源的,不是作品有多完美,而是當代人生存壓力巨大,需要放鬆,這一點創作者一定要清楚。其實,武漢方言劇還遠未成熟,現在它還需要依託於本地名角才有市場。對一個成熟的劇目來說,比如美國百老匯的音樂劇,可以全國招聘演員,把賣劇目發展成爲核心,武漢方言劇發展到那一步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來源: 中國文化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