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軌制』鑑定並行 鑑定文物藏品究竟是如何具體實施的呢? 張崇檀解釋說,目前90%以上的文物鑑定都是專家鑑定,即建立在專家經驗上的眼學鑑定,它通過器物質地、造型、色彩、筆墨、工藝等綜合比對以及建立在文獻基礎上的推理判斷,對器物身份進行判定。由於這種鑑定的專業性極高,因此肉眼辨寶必須依託專家的權威水平和可靠信譽。 與此同時,張崇檀著重推薦採用專家眼學鑑定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雙軌制』鑑定。這樣做可利用多種方法對器物分別鑑定,再相互印證,儘可能排除人爲因素干擾,從而得到經過論證的綜合意見。 據張崇檀介紹,科技鑑定是對器物的特定物理屬性、化學屬性實施檢測,並與標準器資料庫進行分析比對,利用計算公式和模型測算,從而鑑別器物身份的真偽。這是集合科學原理、具體方法、檢測過程和數據分析的有機整體,每次科技鑑定都是一個嚴格的科學實驗過程。目前比較成熟的科技鑑定方法可利用超大樣品室X射線螢光、質子激發X射線螢光、X射線衍射、紅外光譜、拉曼光譜等,對瓷器、玉器、金屬、紙張等能進行有效的無損鑑定。相對而言,陶瓷類文物的科技鑑定最爲成熟,比如採用脫玻化技術,分析陶瓷器物釉面的老化程度,可以快捷準確地測算陶瓷藏品的製作年代。 張崇檀認爲,科技鑑定能爲專家眼學鑑定提供良好的輔助。例如在利用超大樣品室X射線螢光分析瓷器時,如果測出這件瓷器含有現代元素,那麼無論怎樣,專家眼學鑑定也無法確定其爲真品。 張崇檀還特別強調,藏友尋求科技鑑定幫助前,要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相關知識,在鑑定時要著重觀察其流程是否嚴謹規範,是否符合應有的科學精神。有不少人認爲科技鑑定就是上一下機器得出數據,鑑定結論馬上就能出來。其實爲確保客觀公正,這種鑑定需有龐大的資料庫支持和嚴謹的科學論證過程。 張崇檀最後表示:『作爲歷史文化、民族品格的留存與見證,文物藝術品凝聚了中國人心目中的所有美好。前輩先哲懷著滿心的尊崇與敬畏,把文物藝術品有序傳承下來,不斷豐富它們的內涵。今天我們能做的也只能是滿懷尊崇與敬畏之心,把這些瑰寶有序地傳承下去,讓文物藝術品所代表的藝術品格與人文精神弘揚於當世。』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