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內外收藏市場歷史來看,藝術品行情總體呈現上漲態勢,中間會有規律性低谷出現,但每次低谷之後,都是新一輪整體上漲。投資藝術品尤其是高端文物藝術品,增值速度較快,容易變現,其投資回報有可能超過房產、股票等常規投資手段。然而有關收藏的江湖故事時常講述着大喜大悲,普通藏友如何才能使自己不被粗劣的低級贗品迷惑呢?中國收藏家協會學術研究部副主任張崇檀女士講述了她的一系列觀點。 心態決定取向 『搞收藏的可以分為兩類人。』,有張崇檀說,一類是用投資的心態搞收藏,整天想的都是真偽、價格、買賣,享受不到藝術品帶來的精神愉悅不說,還會滋生『撿漏』投機心理,這時候吃虧上當在所難免。 這些人愛聽故事DDD『我的藏品是我曾爺爺留下的,我看着它在我們家放五十多年了』,『我親眼看見我朋友從墓里挖出來的,家裡急着用錢,比市場價便宜很多』,『這件藏品市場價值是五萬,我兩萬賣給你,真的你就賺三萬,假的你就賠兩萬』,你說買不買。一心投機的人,就是這麼被騙的。 另一類用賞玩心態搞收藏,他們看到的是藝術品的文物價值,進而培養出了審美眼光。看一件藏品時,首先體會其能夠帶來的精神享受,不貪便宜,不撿漏,這樣反而不容易上當。 『當你決定涉足收藏,首先要做的就是學習。』 首先,要向書本學習。對包括這個藝術門類的發展、風格和作品的歷史等,要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目前,各藝術門類幾乎都有藝術史方面的著作,有版本可靠的作品集或作品選,要收藏瓷器就必須學習【中國陶瓷史】,要收藏書畫就必須學習【中國書法史】、【中國美術史】,要收藏玉器就要學習【中國玉器史】。 其次,要向專家前輩學習。找一位好師傅帶着走一段路,絕對是不二選擇。 最後,要向市場學習。要學會觀察拍賣市場,從實戰中積累經驗;去各大博物館看實物,才知道什麼是真品;多去潘家園,才知道什麼是贗品;有機會的話直接去造假制假的源頭看看,就能知道什麼是仿品。 如何『鑑定』鑑定機構和鑑定專家 掌握專業收藏知識是漫長辛苦的過程,因此藏友還需藉助專業機構的力量。即便中國藝術品經紀人制度還不成熟,一些信譽遠播、經營十幾年乃至幾十年且沒有傳出醜聞的專業機構仍值得藏友信賴,它們能為藏友諮詢求助提供服務。 然而對普通藏友來說,該怎麼判斷某鑑定機構或專家是否專業和值得信賴呢? 張崇檀指出,專業鑑定機構必須獲得國家文物局專項審批,經當地工商局註冊,具有『組織文物鑑定』資質,對鑑定結果負法律責任。如果所請的專家是以私人身份鑑定,那麼這種行為主要屬於『學術交流、藏友交流』性質,專家對鑑定結果是不必負責任的。因此藏友應就自己的疑問與鑑定機構作前期溝通,比如該機構是否對其鑑定結論負法律責任、如何負法律責任等,待做足功課後再上門。 『具體說來,有四條標準可供藏友鑑別「鑑定機構」。』張崇檀說。 第一,時間標準。看某個鑑定機構成立的時間長短。一般情況下,成立時間越長,信譽度相對越高。收藏界友人普遍認為,在當前市場經濟條件下,成立十年以上的公司就可稱為『老字號』了。而信譽不好的鑑定機構,一般一兩年就會改個名字、換個地點重新註冊。 第二,實力標準。這裡指的是經濟實力和軟實力。一般包含以下要素,首先是看註冊資金;其次是觀察辦公地點、設施等條件;最後是重點評估管理層及員工團隊的素養。 第三,誠信理念標準。一個藏品鑑定機構是否有好的經營理念很關鍵。藏友要找那些誠信、守法經營的鑑定機構,才能獲得所期望的服務。 第四,口碑標準。查詢某鑑定機構如何,要看相關的公共機構和民眾的評價。現在互聯網很發達,藏友可通過公信度高的門戶網站了解信息,多方比對,甚至實地考察。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