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藝術品產業造假引熱議 業內人:鑑定需新技術 (2)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3-3-15 22:41| 發布者: 延章| 查看: 2090| 評論: 0|來自: 深圳特區報

摘要: 2. 從人工到高科技的產業造假 在百度中輸入『書畫+造假』,得到了724000個結果,足見書畫造假已經不是一個新問題,這也是藝術市場被認為『水很深』的重要原因。 中國其實自古以來就有造假的傳統,造假技 ...

2.

從人工到高科技的產業造假

在百度中輸入『書畫+造假』,得到了724000個結果,足見書畫造假已經不是一個新問題,這也是藝術市場被認為『水很深』的重要原因。

中國其實自古以來就有造假的傳統,造假技術漸趨完善。據多年從事書畫鑑定的蕭平介紹說,『傳統造假主要有幾類:一是臨摹,這也是學習中國畫的重要手段;二是仿製,這是最常見的造假手段;第三是向壁虛造,是一種臆造,是技術含量最低的造假手段,但也能騙到人;四就是半成品造假,畫家本人畫到一半,沒有完成,造假者會完成補全冒充,這類作品半真半假,很難鑑定;五是專門針對古代冊頁造假的,稱為『雨夾雪』類,把原本一本冊頁臨摹,以真假交錯方式重新裝訂成兩本冊頁;六是夾生飯,假畫配真題跋或真畫配假題跋;七是畫家本人請人代筆,古今畫家都存在這種現象。』

『以前的造假,如果說是造偽者直接地用水墨來造假,相對來講如果你認真分析的話還是能看出來,但是科技的進步,僅憑視覺是很難判斷的,除非進行一些破壞性的分析。』收藏家朱紹良說。

現今又出現了水印添墨、電腦刻章、裝裱作舊、陳舊宣紙臨摹等科技含量較高的作偽手段,尹毅說,他目前是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書畫真偽科學鑑定研究中心主任,本身是一位畫家,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關注書畫印刷,曾參與過對黃胄先生一幅作品的複製,『那時的印刷作品會留有網點,如同「胎記」,是複製品與手繪作品的主要區別,就當時條件來說無法去除。』

不同於以往人工造假的方式,利用現代科技的書畫複製程序是首先進行掃描,採集數據後輸入電腦;隨後把電腦顯示的顏色轉化成印刷色系,即黃、品紅、青、黑四原色;最後就是控制墨滴分布,打印作品。在印刷過程中,顏色、位置都由電腦程序控制,非常細緻。

『我在2006年看到了無網點的書畫複製品,顛覆了我對書畫複製的觀念。』尹毅說。

此後印刷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據了解,2008年顏料噴墨印刷設備由美國惠普公司研製出來,它使用的顏料墨與書畫作品使用的顏料更為相似,可直接印刷在無塗層的宣紙上。微噴技術使得墨點細小,印刷作品的墨點很難被觀察出來。『專門的制假機構還會選擇使用印版印刷。他們通過激光製版,再利用相關技術消除網點,使檢測方法抓不到把柄。』長期從事印刷的林詒洪說。

除了對書畫進行整幅複製,現在部分人將書畫家的作品圖像採集後,將其畫面的各個部分進行重新整合,就成為一幅新的書畫作品,濟南市文物店經理崔明泉介紹說,有人將一位書法名家的作品輸入電腦,進行重新的字體組合,就能『創作』出不同的條幅和對聯。

據尹毅觀察,書畫印刷在2009年後得到了迅速發展和普及,僅北京開展這項業務的公司就多達百家。

『書畫印刷最重要的是打印機和軟件,一台普通的打印機成本在四五萬左右,軟件僅需千元,投資的門檻非常低』,林詒洪說,國內書畫印刷公司多數處於中低水平,其成品散布在類似北京潘家園這樣的低端市場;高端的印刷公司數量較少,他們的複製成本更多是花在購買或租借昂貴的真作上,往往只進行極少量的複製。


來源:深圳特區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