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二:江湖騙子橫行藝術品市場 事實上,國寶級拍品多年來在拍賣會上亮相的次數並不多。正規的拍賣行雖然希望國寶拍品多多益善,但存量太少,只好抱着可遇不可求的心態徵集。 周先生認為,『國寶』的概念起碼應該是一級文物,並且來源清楚。米芾的『作品』橫空出世,業界譁然,周先生認為從中可以看到拍賣市場的亂象不僅僅存在於國內,而是全世界:『為什麼會有亂象?還是藝術品的鑑定門檻不是大眾所能了解的,大眾參與這個行業要做很多準備。』 馮原教授對此事件的解讀更加直接:『討論市場的時候我們預設了市場是規範、理性、道德的,但其實這個前提並不準確。市場的規律就是在不違反法規的情況下,無論是裝瘋裝傻還是真瘋真傻,都不過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藝術品市場就是一場真真假假的賭博,總是有傻瓜和騙子的存在。他們之間的鬧劇使這個市場更加熱鬧。』他認為,『米芾』的作品無論拍出兩億元還是三億元,結果都不重要。『這僅僅表明了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還處在江湖騙子橫行的階段,是一個充滿貪慾的市場。而諸如米芾作品這樣的「國寶事件」,也不過是一個市場中最新的案例而已。』他認為,無論『米芾』的這件東西賣了幾億元,也是茶餘飯後的談資,很快會被下一個8億元或10億元的國寶新聞所替代,『只要藝術品市場中的人還有過多的貪慾,這種遊戲就會繼續下去。』 專家觀點:按圖索驥不可取 鑑別實物更靠譜 不過,也有市場人士認為,無論是『趙孟\』的【三馬圖】也好,『米芾』的【深山夜雨】也好,行內無法對其進行過多指責:『因為拍賣本來就不保真假,即使是國外也如此。東西不是紐約貞觀畫的,也是舊東西,我們捉不到任何把柄。』一種觀點是:『以沒有米芾作品傳世就否定其存在的可能性也太絕對,萬一某天出現一件真的呢?我們沒有看過原作就評論,也是不嚴謹的。』周先生強調:『很難用傳家、來源清晰來反駁某件東西不是國寶。沒有傳世,不一定就是假的。傳承只是佐證,不是必須。』 『確實不乏史料有而未見實物的東西。』瓷器行家陳先生表示,中國的史料記載久遠,文字並不完全靠得住,還是要以實物說話,『史料以實物存在為主,兩方面相結合,相互印證。』在市場上,關於這樣的故事不斷出現,很多收藏者對着書本買東西,發現自己可以買到書上曾記載的『國寶』,而這些『國寶』連故宮博物院也沒有收藏。曾先生(化名)就有這樣的經歷,他曾購買了一幅唐代書畫,賣家告訴他這件書畫在史料中有記載,曾先生買下後找專家鑑定,專家告知這幅畫歷代只有文字記載,而無圖錄對照,是造假者根據文字資料臆造的。曾先生的『國寶夢』就此破滅。 『書畫是很成熟的市場,很難有這樣的機會,但刀劍這個領域還有可能出現,因為太冷門了。』刀劍收藏家皇甫江則對史料持基本信任的態度,『只要是史書記載的,理論上應該是存在的。』另一方面,當很少人關注刀劍的時候,他偶爾會找到好的老刀劍,通過尋找匹配的史料,才發現原來史料上有對這些刀劍的記載,因此也令他更加相信史料的真實性,『這個市場中不乏憑想像和史料臆造出實物的造假者。所以對於理論上存在的東西,沒實物,不可能去印證。』 『不要單靠一個人的幻想就否定所有專家的努力達成的共識。』陳先生認為,雖然理論上是存在這種可能性的,即本來只有着錄未見實物的東西,某一天終於浮出水面,但是要經過專家和藏家的反覆論證,才可能得到真實的結論,『不過在現實中,瓷器這個領域至今幾乎未曾出現這樣的「成功案例」。』 事件回顧 米芾【深山夜雨】事件起於3月11日某媒體的報道。該報道稱,『紐約貞觀國際拍賣公司將在拍賣會上推出280餘件拍品,其中包括宋代大畫家米芾的【深山夜雨】,除此之外,書畫拍品還包括文徵明、董其昌、馬琬、呂紀、清代朱耷(八大山人)、郎世寧、王、鄭板橋、金農、李觶等名家精品。』 這一消息剛一在網上發佈,業內人士反應激烈,紛紛在微博上進行駁斥。不少資深藏家表示,米芾的東西早就沒有傳世的,台北故宮有一件,但那是宋人的摹本,也不是米芾的真跡,現在故宮和大都會博物館都沒有米芾的東西。(林琳、郭曉昊) 來源: 廣州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