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是比拼高下的一種遊戲 馮原:我們要回到與書畫或者藝術造假相關的產業鏈來考慮問題。組成這個產業鏈的有哪幾個層面?第一個是畫家,提供原產品的人;第二個是收藏家,就是購買藏品的人;第三個是造假者,因爲他也參與了這個產業鏈的流通;再接下去還有一個就是參與這個產業鏈的鑑定家,沒有造假就沒有鑑定。所以,所有這一切依然圍繞著這個產業鏈的一個最核心的概念,就是市場。 其實楊之光老先生從毛澤東時代過來,他非常慷慨激昂地號召打假的一種激情很像那個時代。其實計劃經濟年代有沒有假畫?沒有假畫。爲什麼?因爲沒有市場。有了市場才會有了跟市場交替有關的真假畫。所以說,楊先生雖然是備受假畫困擾,但同時是深得市場之利。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假畫是市場的一個必然的現象。 藝術品市場是一個奢侈品市場,它不是一個必需品市場。在普通商品市場中也有所謂的造假的現象,但是那種造假我們是把它看成是一個劣質造假,只有在奢侈品市場上才會存在我們今天的這種造假。而且,非必需的奢侈品市場,其實是一個賭場,造假者和鑑定者這種博弈關係才使得市場變得刺激,變得更熱。所以,我們即便是找不到真正造假的受害者,但我們肯定可以找到造假的受益者。 造假排除了那些傻瓜的暴發戶收藏家,或者說那種沒有眼光的收藏家,又養活了一大批的鑑定家,某種程度上還幫忙做了著名畫家的義務宣傳員,當然也是傳播者。所以,在這個情況下,其實造假是藝術賭場中的最刺激的、最激動人心的一個環節,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其實有它的市場上的合理性。 的確,造假是中國文人畫的一種傳統。那麼,這種傳統現在跟當下的西方社會有反差,剛才歐洋老師說西方社會是立法打假,我也很贊同,我也非常贊同西方社會的法制觀念。但在傳統社會裡造假是文人圈的遊戲,換句話說,造假是比拼高下的一種遊戲,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他跟社會沒有關係。但反過來說,在西方社會,今天我們在普適價值觀里,假是一種危害公眾社會的一種行爲,所以必須受到法律的約束。 (西皮) 來源: 羊城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