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GDP總量雖然排在世界前幾位,但是由於人口分母太大,中國人均GDP卻排名很後。通過人口減少人口提高人均GDP是實行計劃生育的最重要的理由。 希望通過減少人口分母來提高人均GDP的前提是分子(GDP總量)是固定的。但是事實上GDP分子並不固定,而是依賴於人口分母。 『十一五』規劃提出到2010年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2006年3月8日,國家計生委副主任潘貴玉做客新浪網說:『我在這個兩會上大聲疾呼要重視分母,要大家一起像抓分子一樣地抓分母,如果只注重分子不控制好我們的分母,「十一五」規劃不可能實現,將是一紙空文』。 我們以下面4種人口方案來分析通過減少分母來是否真的能夠提高人均GDP: 1、統計局資料顯示2005年底中國人口是13.0756億,『十一五規劃』 的2010年人口控制目標是13.6億(平均每年增加1049萬,以每年死亡900萬計算,這5年需出生9744萬)。 2、2010年人口只增加到13.4億(平均每年增加649萬,這5年出生7744萬)。 3、2010年人口增加到14億(停止計劃生育並千方百計鼓勵生育,平均每年增加1849萬,這5年出生1.3744億)。 4、2010年人口降低到12.6256億(一個孩子都不生,每年死亡900萬)。 2000年我國人均GDP是7086元,到2010年翻一番的話,達14172元。以13.6億人口計算,2010年總GDP為192739億元。這192739億元,13.6億人口來分,人均14172元;13.4億人口來分,人均14384元;14億人口來分,人均13767元;12.6256億人口來分,人均15266元。第2個方案比第1個方案人均GDP只多1.5%,但卻少生2000萬人口;第3個方案比第1個方案人均GDP只少2.86%(其實並不一定真的減少2.86%的收入,因為人口刺激消費和生產,這多出的4000萬人口的消費增加GDP總量),但是卻多生41%孩子(4000萬人口;他們今後創造的財富是多少?);第4個方案比第1個方案人均GDP只多7.72%,但卻少出生9744萬人口(數千萬家庭今後將老無所養)。這還只是從五年的角度看,從更長遠的角度看,停止計劃生育對今後更有利。可見指望通過降低人口分母來提高人均GDP是行不通的。 Amartya Sen(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通過比較中國和印度的人口增長率和人均GDP的增長率,也認為降低人口增長並不能提高人均GDP。 十七大的以人為本全面回答了科學發展觀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為誰發展(發展為了人民)、靠誰發展(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如何分配(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從而理順了GDP分子與人口分母的關係:發展為了人民,而不是為了發展而減少人口;發展依靠人民,GDP是依靠人民的勞動和消費而增加的,人口是『母』,GDP是『子』,沒有『母』就不會有『子』;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創造的GDP應該服務於人口本身的發展,恢復人口本身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將人口視為資源還是負擔,是檢驗是否是『以人為本』還是『以物為本』的發展觀的試金石。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