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網友『robertlulu』在西祠胡同發帖稱:在南京市雨花台區安德門地鐵站西側,緊靠着寧蕪鐵路,有一個典型的城中村――華嚴寺村。整個村子都是一到兩層的平房,沒有路燈、污水橫流,似乎已經被人遺忘。然而就是這個地方,從六朝直到明清,一直是南京城南佛教聖地華嚴寺的所在地,明成祖朱棣曾親題『華嚴禪寺』匾額。1937年南京保衛戰爆發,張靈甫曾率部隊在這裡阻擊進犯中華門的日軍。如今寺廟早已不在,整個村子內到處散落着龜趺(fū)、蓮花座、古井、石碑等文物。遺憾的是,這些文物都沒有受到相應的保護,反而被村民拿來當做建築材料,龜趺被作為牆基,石碑被作為門檻石。只有那口古井,依然是村民生活用水的來源。 城中村現狀 村中居民多為外來務工人員 龜趺被砌進牆內,石碑抹上了水泥 近日,揚子晚報記者來到安德門地鐵站,出地鐵站後一路向西,邊走邊問,走了大約2公里後,終於在鳳台南路西側,南京市自來水總公司南京水錶廠南側,找到了這個不起眼的城中村。因為臨近安德門勞務市場,這個村子中居住的多為安徽、河南等地的外來務工人員,本地居民不多,因此門牌的編號均是『華嚴寺某號租某』的樣式。 在一位趙姓租戶的指引下,揚子晚報記者在華嚴寺18號院門前找到了一個龜趺。龜趺上面已經被堆滿了木板、拖把等生活物品,後半截甚至被砌進了牆內。龜趺背部有一道規整的凹槽,應該是原本安放石碑的位置。整座龜趺除自然風化外,並無明顯破壞,保存比較完整。就在18號院內,還有一個同樣保存完整的石質蓮花座,四周雕刻的蓮花非常精美。龜趺旁邊還有一眼古井,井水清澈甘甜,直到現在還是華嚴寺村村民的生活用水來源。 記者隨後又在華嚴寺9號租6門前發現一塊石碑,字跡清晰可辨,落款為清光緒六年六月。在華嚴寺9號租7門前記者還看到兩塊碑,遺憾的是已經被抹上水泥,成了這處房子大門的門檻石。 城中村未來 村內文物遺存已進行登記備案 一兩年內華嚴寺村就將拆遷 自幼居住在這個村子的老市民羅大爺告訴記者,這個地方以前都是農村,屬於農村的集體土地。『上世紀60、70年代,這個地方是一片廢墟,村子裡面的人沒地方住,就來到這裡,用廢墟里散落的石碑、磚塊蓋起了這些房子。後來再想蓋房子的人,向村委會寫個申請就行了。如今這個地方成了南京市區,但這些房子都沒有土地證和產權證,嚴格說來也是違章建築。那麼多文物都被砌進了房子裡,真是太可惜了。』 對此,雨花台區文化局分管文物保護的副局長孫辰表示,對於華嚴寺村內的文物和遺存,該局已經進行了登記備案,並且列入區文保單位。『那些房子建在【文物保護法】出台以前,並且都有人居住,所以現在保護起來確實比較困難,只能呼籲村裡的居民注意保護。不過不用擔心,那個村子已經列入了城中村改造的目錄,一兩年內就將拆遷。等拆遷的時候,我們會派人現場監督,保護好那些文物。』 來源:揚子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