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國產動畫片【黑貓警長】的著作權糾紛案件: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為籌拍【黑貓警長】電影版續集而發佈故事創意『徵稿啟事』,結果被【黑貓警長】小說原作者名下的公司認定侵犯文字作品著作權,雙方最終走上法庭。
這起官司的當事雙方各執一詞,爭論焦點在於『著作權究竟屬於誰』。原告公司稱,他們從【黑貓警長】原作者處獲得了『全部著作權利轉讓』,期限從2012年3月26日到2015年3月25日,因此2012年3月出現在網上的上海美影廠『徵稿啟事』屬於侵權行為。而上海美影廠則稱,那次『徵稿』早在2010年就已結束,2012年3月出現在網上的消息與其無關,而且,他們先前已和另一家聲稱擁有【黑貓警長】著作權的公司打過官司,本次的原告方『與系爭作品無法律關係,無權提起訴訟』。 法院目前尚未對案件進行宣判,我們也無意就孰是孰非發表意見。然而,這場官司中雙方主張的南轅北轍卻着實讓人有點摸不着頭腦。原告方稱已正式獲得【黑貓警長】原作者從原受讓方處收回的著作權,但被告方顯然不清楚這件事。另一邊,原告方認定的『侵權行為』發生時間又和被告方的聲明相去甚遠。兩種近乎平行線的說法讓整場糾紛看起來像是『一筆糊塗賬』,不得不讓人對當前國內著作權使用上界定不清、告知不明的現狀感到困惑和不解。 著作權保護意識近兩年在我國迅速升溫,利用法律手段維權的案例逐漸增多,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但同時,隨着文化市場的高速拓展,著作權日常保護意識的欠缺也開始成為越來越令人頭疼的問題。著作權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權利,其轉讓及授權中往往伴隨着二次創作及衍生著作權,如果沒有嚴謹細緻的日常管理,很容易出現大大小小的糾紛。國內的創作者和企業雖然對自己擁有的著作權嚴加戒備,但在使用外部授權時仍然存在貪圖便利、搶佔開發的情形,往往忽視對外部的整體了解與必要知會。這種現象不僅是風險意識欠缺的表徵,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山寨』的流毒所在。 目前在國際上,著作權確認程序被普遍認為是文化市場中不可怠慢的頭等大事。特別是兒童文學、漫畫、動畫這些改編、續篇創作及授權開發活躍的作品類別,著作權確認程序幾乎貫穿開發運營全過程,『一項商業程序伴隨一份著作權合同』已是司空見慣之事。著作權授受雙方隨時互致函件確認權利範圍及操作程序,既是一種自我保護手段,也是商業誠信的體現。即使確實存在惡意侵權的情況,縝密而周到的確認程序也有助於提升發現問題的概率,降低維權成本,提升運作效率。在這方面,國內顯然做得還不夠。著作權保護應未雨綢繆,不能只靠事後『對簿公堂』。(劉 浩)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