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infzm.com/content/81619
要保證人口相對於上一代不增加也不減少,理論上一對夫婦只需要生2個孩子。但由於部分小孩會在生育之前夭折,並且正常的出生男女性別比(以女孩為100)為102到107,因此發達國家需要總和生育率(婦女人均生孩子數)為2.1,才能維持人口的世代更替。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2005至2010年中國嬰兒死亡率為22‰,遠遠高於發達國家的6.4‰。尤其是中國1990年、2000年、2010年人口普查顯示0-4歲人口性別比分別高達111、120、119。因此,中國的世代更替水平生育率應該在2.3左右,由於有不生育人群的存在,主流家庭需生三個孩子才能維持人口和經濟的持續發展。 人口對經濟的影響有幾十年的滯後性,比如日本在1974年生育率就開始低於更替水平,但在1990年代才出現經濟危機。發達國家生育率是在1970年代後期開始低於更替水平,但是2010年勞動力才開始負增長;也如日本一樣,在勞動力負增長稍前幾年就開始出現經濟危機。香港、台灣、韓國雖然目前的生育率是全球最低,但由於其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時間比發達國家或地區晚幾年,勞動力還將繼續慣性增長几年,經濟暫時還不會出現較大危機,但前景非常不樂觀。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生育率會自發下降,並且不孕率也會增高。根據臨床統計,中國的不孕不育發生率從1970年代的1%到3%,快速上升到現在的12.5%,接近發達國家15%到20%的水平。用國際上的不孕率標準口徑對2001年計劃生育調查數據的分析表明,中國原發性不孕率高達17%。 人口統計最權威的數據是人口普查,其他數據都應參照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在1990年後就低於了更替水平,在2000年只有1.22。但人口學家們不敢相信,人口學會常務副會長田雪原說:『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國生育率是1.22。2000年發達國家是1.39,比人家低那麼多顯然不對。學術界不承認,政界也不承認,數據拿上來就是這個,怎麼辦呢?這次全國普查漏報率是1.81%,漏報在什麼地方呢?2000年普查的時候零到九歲人口漏報,於是應用一些數學方法,進行了調整,得出來2000年全國城鎮生育率是1.35,農村是2.06,全國是1.73,國家一公佈是1.8左右。』 於是將生育率修改為1.8。他們根據修改的生育率在2000年、2005年分別預測中國人口將在2010年達到14億、13.7億。 修改生育率的理由站得住嗎 人口學家修改生育率的重要理由是小學入學人數遠遠比人口普查多,說明人口普查存在漏報。國家統計局的張為民(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崔紅艷等人也是持這種觀點,他們將人口普查各年齡人數與小學入學人數對比,推斷2000年普查0至9歲漏報了15.9%(3014萬)。 但這種方法是不正確的。小學毛入學率=小學在校學生總數÷小學校內外學齡人口×100%。『毛入學率』並不是粗略計算的意思,而是指公式中計算分子(在校人數)時,不考慮學生的年齡大小。根據世界銀行【世界發展指標2011】,小學毛入學率大於100%在發展中國家非常普遍,比如印尼在1981-2009年平均為118%;印度在2003-2008年平均為113%;柬埔寨在2001-2009年平均為121%;緬甸在2003-2009年平均為113%;1977-2008年巴西、墨西哥分別平均為134%、113%。比較1982年的人口普查和曆年小學入學人數,發現中國在1980-1987年的毛入學率也在126%。因此,中國的小學入學人數比普查人數多16%是完全正常的。中國目前正處於城市化加速階段,流動人口比較多,多次入學的現象更加普遍,比如由於存在戶籍制度,一些進城的農民工子女還在家鄉保留學籍,有些小學通過虛報人數以『保校』(防止被撤併)。因此,不能用小學在校人數來推測同年齡組實際人口。 2010年中國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六普』),顯示2010年中國人口只有13.4億(而不是以前預測的14億、13.7億),生育率只有1.181(其中城市為0.882,農村為1.438)。如果繼續1.18的生育率,那麼中國人口將在2018年開始負增長,到2100年只有4.6億人,到2200年只剩6800萬人。『六普』沒有『找回』張為民所說的『2000年普查0-9歲共漏報了3014萬』,證實了2000年全國的生育率確實只有1.3,說明部分人口學家過去的預測全部是錯誤的。但部分人口學家們仍然不敢相信如此之低的生育率,他們認為2010年的生育率還有1.6。 超生的家庭很多嗎 很多民眾也支持人口學家們的判斷,因為他們從微觀角度感覺生育率並不低,來自『超生』家庭的孩子很多,比如2012年倫敦奧運會很多中國運動員就來自超生家庭。 其實一方面倫敦奧運會的運動員大都是1987年前後出生(中國體育代表團平均年齡為24.68歲),而整個1980年代的生育率還在2.4左右(主流家庭還生三個孩子)。也就是說,倫敦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有兄弟姐妹很正常。 另一方面,大眾的感性認識有時候並不準確。比如一個人群共100個孩子,有21個來自三孩家庭,32個來自兩孩家庭,47個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很多人會覺得超生嚴重,生育率很高,因為來自獨生子女家庭的孩子不到一半。但是計算一下,會發現這100個孩子是70個婦女生的(7個生三孩,16個生兩孩,47個生一孩),外加10個不生育的婦女(1/8的家庭不孕不育),共80個婦女,平均每人只生了1.25個孩子。 香港生育率只有1.0,香港科技大學人口學教授塗肇慶說由於香港醫院出生的孩子有一半是內地孕婦的,香港戶籍人口生育率只有0.5。但是香港相當大比例孩子也來自有兩三個孩子的家庭,比如伏明霞就生了三個,而另外很多家庭一個都不生。 美國40歲以上婦女有1/5沒有生育過孩子。但是美國從1989年以來生育率一直維持在2.1附近,雖然有不生育的,但是也有生育十幾個的(比如阿肯色州州議員吉姆夫婦婚後生了19個孩子)。 根據『六普』,2010年全國出生孩子中,第一孩的佔62.2%,第二孩的佔31.3%,第三孩的佔5.3%,第四孩的佔0.97%,第五孩或以上的佔0.28%。北京出生孩子中,第一孩的佔85.2%,第二孩的佔13.6%,第三孩的佔1.1%。就是說,即便生育率只有0.7的北京,出生人口中仍然有相當部分來自多子女家庭(有農民和流動人口,還有楊支柱這樣的超生者)。 要達到人口學家所認同的1.6的生育率,那麼80個婦女、128個孩子大致是這樣分佈:10個婦女不生育,2個生四孩,13個生三孩,26個生兩孩,29個生一孩;128個孩子中8個(6.3%)來自四孩家庭,39個(30.5%)來自三孩家庭,52個(40.6%)來自二孩家庭,29個(22.7%)來自獨生子女家庭。2010年城市化已經超過50%(戶籍人口城市化也接近40%)了,新生孩子中只有22.7%來自獨生子女家庭? 社會越發達,生育率越低。中國大陸目前的社會發展水平與韓國、台灣1990年代初相當,當時兩地的生育率只有1.6、1.7;現在的泰國、伊朗的社會發展水平與中國相當,兩國的生育率也只有1.6、1.7。就是說,即便中國停止計劃生育,生育率也只能在1.6、1.7。在獨生子女政策下,2010年實際生育率怎麼可能有1.6? 農村的生育率很高嗎 有人說城市生育率低是可信的,但農村生育率仍然很高。其實農村的生育意願(實際生育率往往遠低於生育意願)已經很低了,比如【2006年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顯示全國、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育齡婦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數分別為1.73個、1.78個和1.60個。進城的農民工的生存壓力、撫養的相對成本遠遠高於城市戶籍人口,他們的生育意願並不高。農村的養育成本也增加非常快,以前可以就地入學,現在由於生源減少,五六所小學撤併為一所,需要坐車或走很遠的路上學,有些邊遠山區的孩子,甚至需要父母在學校附近租房陪讀,相對成本遠遠高於城市。並且農村人口比例在不斷下降,中國城市化率由1982年的20.6%增加到2000年的36.09%、2010年的50.32%(其中20-39歲育齡人口中城市化率為56.31%)。 因此,中國應該尊重人口普查的權威性,及時調整人口政策。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