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思考歷史及其『演義』的原則和標準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0-6-22 08:59|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725| 評論: 0|來自: 人民日報

摘要: 在我國,歷史故事的演義與流傳一直發揮着極為重要的影響,它們不僅持續編織着中華民族浩瀚悠久的時間記憶,反覆激盪着深厚磅礴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也不斷豐富人們的心靈世界。因此,無論是周秦以上,還是漢唐以來, ...
在我國,歷史故事的演義與流傳一直發揮着極為重要的影響,它們不僅持續編織着中華民族浩瀚悠久的時間記憶,反覆激盪着深厚磅礴的歷史文化底蘊,而且也不斷豐富人們的心靈世界。因此,無論是周秦以上,還是漢唐以來,歷史風雲的轟轟烈烈、波譎雲詭總是以不同方式不同途徑訴說着,迴響着……而在這些故事中,又以【三國演義】最受矚目。所謂『七分史實三分虛構』,讓歷史與文學、真實性與藝術性達到了高度的統一。相形之下,近年來圍繞三國故事改編特別是新近推出的電視劇【三國】總是爭議不斷,這些爭議,不能不讓我們對於歷史及其『演義』的原則和標準有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歷史故事的『演義』以及相關名著的改編要堅持歷史真實的原則,要能據此取得必要的可信性和合理性。這並不是要求文藝作品完全照搬某些正史的記載,而是在把握基本的歷史事實及其發展脈絡的基礎上,觸摸到歷史風雲變幻中的精彩之處,小說【三國演義】備受稱道的部分原因正在於此。作品雖與陳壽的【三國志】以曹魏集團為核心的寫法不同,而以劉備集團為重心,凸顯以『漢』為正統的價值觀念,還虛構了諸如『關羽溫酒斬華雄』等大量情節,但是並沒有架空在歷史的脈絡之外,而把歷史記載演繹得多姿多彩,奪人心魄,達到『以文章之奇而傳其事之奇』的效果。而從老版【三國演義】電視劇的改編來看,它到現在還能夠獲得不同程度的肯定,關鍵就在于堅持了對於原作的忠實,這種忠實不但體現在總體構架和主題意旨上,而且具體到故事、服飾、場景、器用、人物、性格、語言等,都有較為紮實的考訂和依據,因而呈現為視覺形象也較為契合人們的閱讀經驗。
  其次,歷史的演義還應將藝術表現力與價值關懷有機結合起來。在歷史演義中,故事講得精彩,能夠吸引大眾固然重要,而這本身也離不開歷史過程中所形成的普遍認同的價值觀念的貫穿。【三國演義】中,劉、關、張,諸葛亮、趙雲等群英,莫不寄託了大眾廣泛認同的仁、義、忠、勇、智、信等價值信念,使得小說在三家歸晉的歷史成敗邏輯之外,格外具有激動人心的力量。古典名著中真善美的遺產,也恰恰應該成為當代文藝創作所繼承和堅持的。由此反觀近年來改編三國故事的影視作品,儘管也不乏大製作大場面的鋪陳,不乏多種媒體的營造聲勢,但一經播出便備受爭論乃至質疑,多少就都存在着娛樂有餘而內容匱乏等各種症狀。如【赤壁】中,泛濫的兒女情長和不知究竟的寬恕觀念,使得再激烈再殘酷的戰爭都猶如兒戲;【見龍卸甲】中,劉德華飾演的趙雲還算可圈可點,但人物在歷史中的無力之感的過度凸現,也使所謂英雄氣陷入陰鬱沉重的氛圍之中;至於新版【三國】,政治、戰爭中的利慾權謀倒是有所表現,可是拖沓的情節,乏力的表演,使得歷史的表現也沉悶起來。


  再者,對於闡釋古典文化遺產,孟子曾有一個極為形象生動的說法,即交友不限於當代賢達,還要與古人交友。其道理就在於,一方面,文化發展自有其淵源流變,與古人對話,也就是更好地了解我們自身的途徑;另一方面,時代有變遷,環境有轉換,古今之間又不盡相同,因此儘可能地回到古人所處的時空之中,了解他們在特定時空中所具備的智慧、修養、節操、觀念等,除了能夠增益知識,也有利於我們開闊胸襟,拓展思考,提升自我。歷史演義,只有以平等對話的方式,充分了解所處的歷史背景和特定歷史氛圍中人物言行的必然與偶然,並且與我們自身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方能在古今之間的穿梭和旅行中,領略其斑斕多彩的奇情異景,觸探其幽妙高深的無盡蘊藏,進而使歷史故事的『演義』有內容、有深度、有力度。


  而在【赤壁】、【三國】等作品中,歷史背景與人物雖未變,但着意求新的結果,卻陷入片面以古證今泥淖中。動不動就以現代觀念的新潮與先進貶抑古代歷史文化,或者乾脆拿現代觀念套用在古人身上,任意說解。於是,這些作品中的古人滿腦子現代觀念,滿口說的都是現代白話,讓觀眾看來橫生時間錯亂之感。因為不能對歷史有很好的了解,在故事編排中便經常出現戲說或臆說的情況,進而把歷史完全地娛樂化乃至玄虛化,甚至不惜以某些低俗的趣味來製造噱頭,以為這樣就可以迎合市場的需要。而在製作上,因為缺乏必要的內功作為基礎,也一味依賴於某些表面的現成的所謂成功模式加以運作,比如大投入大製作大場面、明星效應、媒體造勢等,以為只要能贏得一定的票房就算獲得了成功,豈不料在這種功利性心態的驅使下,故事越講越不清,道理越說越糊塗,那些無比豐富的歷史故事,只成了被借用的沒有精神的軀殼。


    韓軍
來源:人民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