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關於毛澤東對自己七律創作自我評價的認識。在那封致陳毅信里,毛澤東說:『我偶爾寫過幾首七律,沒有一首是我自己滿意的』,『我則對於長短句的詞學稍微懂一點』。這裡自然有很大的自謙成分在內,而毛詞高於毛詩,也幾乎成為讀者同感。問題是毛澤東自己說過喜歡採用詞這種形式,為什麼新中國成立前採用詞這種形式遠遠超過七律,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1958年以後採用七律卻超過詞了呢? 首先是七律比詞更適合表現政治主張。『詞以境界為最上』,毛澤東的人生經歷特別是軍事家經歷超過蘇軾、辛棄疾,他的詞中寫出了多種境界,因而成為蘇辛以後豪放派一大家。『詩言志』,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為了表達自己的政治理念採用了七律這種形式。其次是毛澤東晚年大概也有在七律領域開闢新天地的藝術追求。從1958年至1961年末,他寫了七律10首,詞僅一首,表明他有用七律顯示詩才的願望。在七律中突顯浪漫主義詩風是杜甫未曾有過的寫詩經歷,而李白很少寫七律,李賀更是一首也不寫。這給毛澤東留下了發展的餘地。 1958年,毛澤東多次講過讀【離騷】這首浪漫主義長詩的體會。這一年所作【送瘟神】二首,就可看作是讀這首長詩的心得。其第一首開頭四句寫血吸蟲病給百姓帶來的巨大災難,為了表現對百姓的悲憫情懷,突然寫出『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想象着以地球為飛行器作巡天之游。這種寫法就是從【離騷】中借鑑而來。屈原為了證明自己行為正確,在得不到人間支持理解時,在詩中曾有兩次升天尋找天帝的描寫,都無果而終,最後他只好『從彭咸之所居』,以跳水自殺求得解脫。毛澤東在這裡不是尋找天帝,而是找到出身勞動人民的牛郎,但牛郎也沒給他滿意答覆。在第二首詩中寫他在神州找到了真正的主宰者『六億人民』,重點寫六億群體戰勝自然的威力,將向大自然開戰、改變一窮二白的主題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後災難被驅走,結局就高於屈原了。這兩首詩採用了李賀用過的詞藻,但主要還是得益於借鑑【離騷】而創造出的詭奇壯麗之境。【登廬山】頗得李白【廬山謠】神髓,作者認為『雲橫九派浮黃鶴』幾句較好,援李白古風氣勢入七律,創造出開闊雄奇之境。【答友人】構思上借鑑【九歌・湘夫人】,將女神、風物、人間放在一起,寫其深情婉約之境超過了李商隱的【無題】詩。可以說,四首詩在七律發展史上所創造出的浪漫主義詩境超越了前人。 在反霸防修階段,毛澤東的四首【讀報】詩打開了國際題材入七律的門戶,在以後的七律創作中一些正反面形象出現,這本身就有開闢之功。反修詩數量大於反修詞,但明顯看出詞還是高於詩,如【七律・冬雲】最後一聯『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前一句可視為從【卜算子・詠梅】概括而來,後一句則發展為【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相比較而言,詩稍顯粗糙,詞則寫出作者深微的心境,或精巧,或磅礴,均為上乘之作。 杜甫是在晚年漂泊西南以後,把七律創作推向成熟階段的。從毛澤東給陳毅寫信時算起,留給他的還有十年歲月,如果不是發動『文革』,也許他的七律創作會進入『文章老更成』的勝境。 〔作者丁毅,黑龍江大學伊春分校教授,黑龍江伊春153000;仵眉,女,山東大學外國語學院學生,山東濟南250100〕 文章來源:【黨的文獻】2010年第2期
來源: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