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中國成立後,從詩詞創作主體和主題來說,毛澤東由軍事家詩人轉變成了政治家詩人。作為一個有着堅定理想信念的大國大黨的領袖和有着創作熱情的詩人,毛澤東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理念、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程,以及這個過程中的豪邁、興奮、憤怒、輕蔑等心態,都生動地反映在這些詩詞創作中。正如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在政治上有成功也有失誤一樣,他在詩詞藝境上的拓展,達到了多樣性、豐富性,效果顯著,同時也留下了一些不足和遺憾。 一、從軍事家詩人到政治家詩人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標誌着毛澤東從此不僅是一黨領袖,而且成為一個國家的領袖,他的詩詞創作也進入了一個全新階段。對毛澤東來說,奪取全國勝利『只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或『只是一出長劇的一個短小的序幕』【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8頁。,他把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而這成為他在新中國成立後詩詞創作的基本主題。 毛澤東是集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詩人等多種角色於一身的文化巨人,各種角色各有自己的特質規定,而又密切相連、不可分離。對於詩人毛澤東來說,戰爭年代軍事家才略觸發了他的戰鬥詩情,和平建設年代政治家的才智則引出了他的一系列詩思。當我們閱讀從1927年秋收起義到他1976年離世前的詩詞創作時就不難發現,從詩詞創作主體和主題來說,奪取政權階段他是一位軍事家詩人,奪取政權後他則成為一位政治家詩人。軍事家詩人與政治家詩人比較,有諸多不同,比如: 其一,創作主體心態不同。軍事家詩人在戰爭緊張狀態下突發詩情,其創作肯定是緊扣現實,大都是即事即景的抒情之作。政治家詩人則不然,其詩思出自國家發展、長治久安的思考,既從現實出發又放眼未來。因此毛澤東在政治上的成功與失誤也對詩詞創作產生了影響。 其二,創作主體所面臨的環境不同。軍事家詩人長期在農村廣闊的自然環境裏在馬背上哼詩,自然山水在其詩詞中大都是具體呈現。政治家詩人工作在辦公室或相當於辦公室的場所(火車、飛機、旅館、會議廳)裏,他的詩思突發在讀書報、批文件、開會、接待外賓等活動中,詩詞中人事內容增多了。當然他直接接觸自然的機會並非沒有,但在重要的詩詞內常常又是某種理念的體現。 正像軍事家毛澤東與政治家毛澤東難以分開一樣,軍事家詩人與政治家詩人也有相通之處。在他新中國成立後創作的詩詞中,詩人的自我形象很多地方像全國人民的領袖,但在有些地方則更像三軍統帥,他筆下的正面人物形象也個個都以戰士姿態出現,這應是他作為政治家詩人的又一特徵。把握了以上諸點,我們就抓住了開啟這位領袖詩人心扉的鑰匙。 二、探索路上的詩興 毛澤東說過,寫詩要有詩興。詩興即靈感,靈感緣何而來?對於軍事家詩人毛澤東來說,當他騎在馬背上或躺在擔架上,面對生死緊張關頭卻有詩的靈感產生,這是因為戰爭環境使他那敢於挑戰與應戰的英雄豪傑人格理想得以實現。和平建設年代則不然,作為開國領袖,毛澤東的堅定理念是建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當他認為所從事的活動體現了這種理念時,則有詩情產生。 【浣溪沙8226;和柳亞子先生】(『長夜難明赤縣天』)是國慶一周年寫的。1950年10月3日晚,參加國慶一周年典禮的150多名少數民族代表雲集中南海懷仁堂,觀看幾個民族文工團聯合演出,毛澤東邀請坐在前排的老詩人柳亞子填詞記盛,並說他再和一首。有學者指出:『讓人作詞,主動要唱和,這在毛澤東的詩人生涯中,恐怕是唯一的一次。』陳晉:【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歷程】,萬卷出版公司2004年版,第182頁。此說發人深思。為什麼此夜毛澤東的詩興如此之高呢?有人認為,在描寫新舊社會對比的詩詞中,以毛澤東這一首為最好。的確如此。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同於中華民國之處很多,一個突出之處就是結束了國民黨空喊『五族共和』的歷史,實現了真正的民族平等和團結。這首詞是從『人民五億』角度來看共和國成立意義的。過了幾天柳亞子主動寫了一首【浣溪沙】,主旨是高度贊同毛澤東確定的傾向社會主義陣營的『一邊倒』政策。一個月後朝鮮戰場初戰告捷,毛澤東又和詞一首,在詞中把柳亞子的政治態度當作重大歷史意義的事件去考慮。他借用了戰國顏咚燈臚酰牡涔省Q呤鞘拷撞愕拇表,相當於後來的知識分子,齊王是當權者的代表。自古以來這兩方面難以有統一和諧的步調,可謂『矛盾廓無邊』。毛澤東剛進城時擔心知識分子對共產黨選擇的外交政策不理解,讀了柳詞就放心了,而且從中看出深遠的歷史意義來,那就是兩千多年來當權者與士階層的矛盾在新中國解決了,真是具有『一掃紀新元』的劃時代意義啊!一切變化緣於人民民主政權建立,『詩人興會更無前』也因此而發。 1954年夏,毛澤東在北戴河海濱填了一首【浪淘沙8226;北戴河】。詞的上闋寫景,『打魚船』是畫面的中心,為什麼作這種安排?最後一句『換了人間』應當不是指五年前新舊政權的更替,而是指全國正在貫徹執行過渡時期總路線,是以新的生產關係代替舊的生產關係,是社會主義制度即將在全國大範圍確立,這才是『換了人間』的全部內涵。毛澤東在下海游泳前對身邊工作人員說:『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的高潮就要來到了,我們到有潮水的地方去。』轉引自陳晉:【獨領風騷――毛澤東心路歷程】,第198頁。這樣,『打魚船』在浪中前進就有了『大海航行靠舵手』的象徵意義,在風浪中前進也顯示着詩人追求的一種人生境界。不管作何理解,詩人藉此景所抒之情與當時他領導的『一化三改』有關,否則他不可能發出頗有與魏武較量意味的豪語。 1955年是毛澤東情緒特別好的一年。他對農民在合作化運動中爆發出來的熱情特別興奮,運動之順利也出乎他的預料。這年夏天他在杭州寫了三首游山詩,10月又寫了一首【七律・和周世釗同志】,這些詩都表現出難得的閒適之情,是詩人輕鬆愉快心情的反映。 來源:中國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