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帝國主義時期 帝國主義瓜分世界,航海更為重要。當時,美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飛速發展,國勢雄起,這時候美國呼喚海洋,馬漢的海權論出來了。馬漢『海權論』一出,立刻被西方列強奉為圭臬。當時的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就特別推崇馬漢,重視海洋。可是美國的海軍不行。華盛頓採取的是孤立政策,獨立戰爭以後乾脆就不要海軍,裁撤海軍,吃了大虧。美國海軍一直到19世紀90年代在爭奪太平洋薩摩亞群島的時候,還不成樣子,以至德國人嘲笑說美國沒有海軍。20世紀初,西奧多?羅斯福,即老羅斯福建立了美國第一支白色大艦隊,環航地球,展示美國的國威。 美國的白色大艦隊航行到日本的時候,和日本海軍聯歡。當時美國艦隊的少尉中尉們和日本海軍的少尉中尉們聯歡,喝酒、跳舞,互相抬起、扔高。30年以後,正是雙方的這批少壯軍官都晉升為艦長將軍的時候,他們面對面展開了太平洋海上的大廝殺。 日本海軍也發展得非常快,日本人強化的是教育,所以國家一定要支持教育發展。日本人在明治維新的時候,教育第一,撥給文部省的經費是各部之冠,而且提出一個義務教育的口號,叫做『邑無不學之戶,家無不學之人』,強迫義務教育。當時的日本農民不願意子女受教育,甚至舉行暴動來反對義務教育。因為他們希望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但是日本明治政府把農民暴動鎮壓下去,仍然強行推行義務教育。結果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中國,日俄戰爭中打敗俄國。日本全民教育有了成果。日本普通的水兵都能操作非常現代化的武器裝備,這就是教育對於一個國家的國防現代化的重要性。 四、中華和平崛起與航海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文明的偉大復興,而這樣一個復興和崛起的事業是離不開航海事業的。我們紀念鄭和遠航600周年,確定航海日,都是和這個息息相關的。 文明的偉大復興,無非是三個層面,一個層面是器物、物質文明層面,一個是制度文明層面,再一個最高層面是思想、精神文明層面。 從器物文明層面來看,重視海洋,重視海上的交往,特別重視對外貿易,這一點非常重要。外貿對於經濟增長所佔的比重頗大。前一段時間,有一些青年學生要起來遊行,要抵制日貨,我在做講座或者在課堂上,有的年輕朋友慷慨激昂地提出這個要求,並徵詢老師的意見。我說我不贊成去抵制日貨,不贊成去上街遊行。因為外貿對中國的穩定與和平發展非常重要,抵制的日貨有很多是日資在中國生產的,我們也受損失,這是雙輸而不是雙贏。再有,如果抵制日貨,造成日本大量失業,遭殃的主要是日本的老百姓,對於中日兩大民族長遠的精神上的和平共處和合作是不利的。第三,如果在中國和日本造成同樣巨大數量的失業和下崗人員,由於日本社會已經是高度發達的有秩序的社會,同樣的情況,在日本引起的社會動盪和在中國引起的社會動盪是不一樣的。中國承受起來就會更加艱苦。所以我覺得,當代大學生應該還有一個比較寬闊的眼光與胸懷來考慮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和今天所談的海洋、航海也是息息相關的。 從制度和精神文明的層面來看,我覺得航海、海洋是一種文明的眼光、文明的理念、文明的魄力和文明的知識,所以在制度和思想層面上、精神層面上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在中國談航海,是在談一種開放的精神。我們在面向海洋的同時,也面向天空,面向外太空。我們的文明意識應該超越當代西方的文明意識。我們能夠從傳統文化,從西方文化,從世界其他文化、文明當中吸取營養,用大海般開闊的胸懷和眼光,來應對21世紀,來促成祖國的偉大復興以及和平發展。 作者簡介 何芳川:文明與航海,選自【部級領導幹部歷史文化講座・史鑑卷】 何芳川,1939年1月出生,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後留校任教,1992起歷任北京大學歷史系主任、北京大學海外教育學院院長、北京大學副校長,從2002年至今擔任北京大學亞太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何芳川先生的研究領域包括亞太研究、非洲史、華僑華人史、亞太區域史。曾發表專著多部,論文40余篇,其中【非洲通史】(古代卷第一主編)獲國家教育部社會科學一等獎、國家社科基金三等獎;【澳門與葡萄牙大商帆】獲北京市社會科學二等獎。 主要兼職有: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專家組副召集人、中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世界史學科專家組副組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北京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
來源: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