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唐山9月26日電 (記者 白雲水)26日,河北唐山學者王開儒再次向故宮、向學術權威提出質疑。他認為,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馮承素摹本【蘭亭序】,經其證據為明代贗品,而寧波天一閣明朝豐坊摹刻神龍【蘭亭序】,才是真正的『國之重寶』。
王開儒多年從事文物研究工作,曾發表多篇關於故宮館藏【清明上河圖】的研究成果,論證現存【清明上河圖】遭偽纂,從而引起中國學術界關注。 在他的『炎黃軒』里,王開儒向記者披露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他說,被譽為『中華第一書』的【蘭亭序】是晉永和九年(公元三百五十三年)暮春,王羲之、謝安等四十一人雅集會稽(今紹興)之蘭亭,飲酒賦詩,暢敘幽情,王羲之乘興為此詩集作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個字。次日王羲之發現寫的很好,只是有幾個字不滿意,於是他再重寫,可是數幅都不如那幅,於是他塗改了幾字,留下此傳誦千古的【蘭亭集序】,簡稱【蘭亭序】。 後來,唐太宗李世民則把【蘭亭序】真跡據為已有,他死後竟將真跡殉入昭陵。其後【蘭亭序】只能以宮廷摹本流傳後世。而在一千多年臨摹比較中,馮承素摹神龍蘭亭帖被世人所公認,下真跡一等。 然而,他對馮承素摹【蘭亭序】與寧波豐坊刻【蘭亭序】兩帖逐字比對之後,發現被郭沫若、啟功、徐邦達等大家譽為『天下第一書』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馮承素摹【蘭亭序】有疑。 王開儒認為,馮承素摹本與寧波天一閣存明豐坊刻本同出一源,豐坊刻其字跡更勝馮摹本一籌,且上有唐太宗『貞觀』、中宗『神龍』、玄宗『開元』;宋太宗『淳化』、徽宗『政和』、高宗『紹興』六位帝王璽、押佐證。這是世間所有本子都沒有的。其上還有唐褚遂良(印)、宋米芾(印)、元郭天錫(跋)、趙孟\(印)、明豐坊刻石、清翁方綱(跋豐刻石)五朝大家鑒評。 王開儒說,【蘭亭序】由唐宮入宋宮,宋理宗傳駙馬楊鎮,元朝時楊家又賣給郭天錫,明朝入豐坊萬卷樓,豐坊於晚年刻於石碑之上。1562年萬卷樓大火致原帖絕於人間,唯此石刻天一閣收藏至今。所謂的馮承素摹本在明以前的收藏史上並無記載,而最有可能的是明代人所作。豐坊是明代嘉靖年間的書法家,三十二歲中進士,後因案被貶,以藏書、書法聞名當世。王開儒在寧波天一閣仔細研究豐坊的兩個蘭亭石刻後,提出是豐坊依據當時存在的不同摹本,製造了一個新的摹本,後稱為馮承素所摹,而作為傳世書法精品流傳下來。而現存寧波天一閣的豐坊刻【蘭亭序】,則勝現藏於故宮博物院馮承素摹本九倍,它是世間最好的【蘭亭序】,實乃國之重寶。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