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中國城科會歷史文化名城委員會2013年華北片區暨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評價研討會』上獲悉,【北京歷史文化名城評價指標體系】研究成果發佈。作為全國首例該課題的研究,將為國內其他歷史名城提供借鑑。
評價體系針對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整體格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其他重要物質文化遺產(包含文物單位和歷史建築)、非物質文化遺產等6個層面的保護工作內容,制定了具體的指標體系和單指標評分標準,通過專家打分對名城保護進行定量和定性評價。 研討會還透露了目前京城 舊城保護改造面臨的三大瓶頸,首先是資金不足。其次,北京舊城有些保護區,如阜成門內、西四北、東四北等保護區內,多數四合院已經淪為大雜院,居住建築質量低下,危舊破損現象嚴重。第三,『微循環式』改造顯現出局限性。2005年,北京大規模拆遷開發模式的舊城改造叫停以後,目前實施以政府為主體的『微循環式』改造模式。這一模式的局限性目前逐漸顯現:即政府管理成本較大,工作周期較長。 據悉,目前本市正在編制新太倉、東四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並着手南鬧市口街區的研究。它將成為本市的第三批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規劃。本市舊城現有歷史文化街區和成片平房區約佔舊城總面積的42%,其中33片歷史文化街區佔33%。 來源:北京青年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