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7月9日電 (夏莉娟)『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又共同構成中國文化這一文化共同體。齊魯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他地域文化也很重要。因此過去光講黃河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中心,我是不同意的。長江文化和其他地域文化,其實都應該包括在國學裡面。』
以上是山東大學教授、季羨林生前學術助手蔡德貴在『季羨林先生精神遺產傳承座談會』上,讀出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在生前口述歷史時說過的一段話。 7月9日,季羨林先生逝世四周年之際,中國孔子基金會在濟南主辦召開了『季羨林先生精神遺產傳承座談會』,蔡德貴作了會議主題發言。 『季老有個非常明確地指導思想,就是中國的地域文化,一共分了22個地域,他認爲地域文化統統應該納入國學的研究範圍。口述歷史的過程中,他非常仔細地強調了滿學、蒙古學,蒙古學在世界範圍內是顯學,可惜在中國境內研究蒙古學的人寥寥無幾。他感到非常的難過,而且非常的擔憂。然後像藏學、回學、維吾爾學等等都屬於國學的研究範圍。他經常強調納西族,納西族提倡一種天人合一思想,和儒家道家互補起來的天人合一思想完全一致。納西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貢獻我們只是沒有注意到而已,但貢獻是確確實實存在的。』蔡德貴補充到。 此外,蔡德貴還表示,在季羨林給白壽彝教授主編的【中國通史】題詞中,他寫到普及中國史,提倡大國學。季老晚年一再多次地強調大國學,認爲創建大國學是當務之急,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是不可磨滅的。(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