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五禽戲與『弼馬溫』效應

國學新聞| 學術動態

2013-7-13 00:05| 發布者: 濟世| 查看: 1979| 評論: 0|來自: 南方日報

摘要: 在我國古代的中醫理論中,多位名醫都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強調鍛鍊身體和預防疾病,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其中,東漢時期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華佗創立的『五禽戲』就是其中之一。      華佗是我國古代一位 ...
在我國古代的中醫理論中,多位名醫都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強調鍛鍊身體和預防疾病,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其中,東漢時期外科聖手、外科鼻祖華佗創立的『五禽戲』就是其中之一。 
    華佗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醫學家,他擅長外科手術,是中國醫學史上第一個施行剖腹手術的外科醫生。爲減輕病人的痛苦,他發明了一種能全身麻醉的藥物,即麻沸散。而歐美使用全身麻醉術是十九世紀初的事,比中國推遲了一千六百多年。儘管華佗擅長外科手術,但他更強調預防的重要性。
    相傳,華佗在治病過程中,進一步認識到防病的重要性。他繼承了【黃帝內經】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末病』的思想,要人們參加勞動,增強體質,減少疾病;他強調:『人體欲得勞動……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如戶樞,終不朽也』。華佗還將古人長壽的道理告訴學生,他模仿自然界五種動物的姿態,編造了一套醫療體操,即五禽戲:模仿虎的撲動前肢、鹿的伸轉頭頸、熊的伏倒站起、猿的腳尖縱跳、鳥的展翅飛翔等進行運動和鍛鍊,達到預防或解除疾病的目的。華佗的學生吳普遵循老師的教導,每天堅持做五禽戲的鍛鍊,身體很健壯,『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五禽戲一直流傳到後世,唐代柳宗元的詩詞中有『聞道偏爲五禽戲』的記載。明代周履靖曾將五禽戲的動作,繪成圖案,編進了【赤風髓】一書。今天,有些民間醫療體操中,還保存著五禽戲的個別動作。
    華佗發明『五禽戲』強調鍛鍊和預防疾病的思想,與一個管理法則――『弼馬溫』效應的原理相同。據傳,兩千多年前,我國一些養馬的人在馬廄中養猴,以避馬瘟。猴子天性好動,可使馬得到訓練,使馬對於突然出現的人或聲響等不再驚恐失措。馬可以站著消化和睡覺,在馬廄中養猴,可使馬經常站立而不臥倒,可提高馬對吸血蟲病的抵抗能力。在馬廄中養猴,可以實現『辟惡,消百病』。養在馬廄中的猴子就是『弼馬溫』,猴子起的作用就是『弼馬溫』效應。
    在一個企業或組織中,也應該配備『弼馬溫』式的人物,以增強員工的活力,避免疲沓和懈怠,進而增進整個組織的活力。當然,企業有了這種人物,管理者更應該予以容忍並發揮其作用,否則,這種人物無法在企業長期呆下去。
    例如,企業中的專門負責監督、檢查產品或服務質量的人員,就是扮演一種『弼馬溫』式的角色,通過其科學、合理的監督檢查,促使企業員工內部更加積極地工作,提高了企業活力,增強了市場競爭力。人要長壽需要鍛鍊,企業要長久發展,同樣也需要持續的活力。
    (作者董興寶系頤傑鴻泰獅子湖集團副總裁)
來源:南方日報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