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建川個人自傳【大館奴】昨天在軍事博物館首發。本書從他在金沙江邊上的童年寫起,細述了他一生的經歷,在其籌建建川博物館聚落前後的經歷上著墨尤多,爲讀者講述了這位『大館奴』守護一個民族集體記憶的精彩故事。
樊建川做過知青,當過兵,做過高校理論教師,又當過宜賓市副市長,後辭官經商,從事房地產業。他中年時散盡家財,收藏抗戰、『文革』文物,以收集民族記憶。2005年,他在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投資修建的建川博物館聚落,如今已經頗具規模,占地500畝,有抗戰、地震、民俗、紅色年代四大系列25個博物館和壯士廣場、手印廣場兩個主題廣場。藏品總數超過800萬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達329件,是現今中國民間最大的博物館群。 『建博物館、收藏文物是爲了記錄和還原歷史,但不僅僅是爲了紀念,還爲了讓每個人的心靈都直面民族創傷,讓戰爭的記憶成爲民族的思想資源。』樊建川說。 【大館奴】不僅是樊建川的個人傳記,也是建川博物館的傳記。書中記述了許多珍貴文物的來歷,宋美齡家屬捐贈了宋美齡穿過的旗袍,四川黃埔同學會捐贈了軍校課桌椅凳三件套。 說到書名的來歷,樊建川說,他希望自己做歷史的奴隸,儘量把歷史這個碎片縫起來;他還希望給歷史人物打工,把那些見證歷史的人物找出來;他更希望給每年上百萬的參觀者打工,讓參觀者在博物館看得清楚一點,看的角度多一點,受到的啟發多一點。(記者 路艷霞) 來源:北京日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