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能力都是逼出來的』
何祚歡湖北美術館開講『我的藝術評鑑與創作』 昨天,評書表演藝術家何祚歡做客湖北美術館『聽濤講壇』系列講座,為百餘聽眾講述『我的藝術評鑑與創作』。『未曾開言,已有三分緊張』,何祚歡說,我是個靠嘴巴的人,在這個用眼睛觀賞藝術的地方講課,着實有些緊張。 何祚歡向聽眾講述了自己藝術經歷中的評鑑和創作的故事。『藝術相通的,創作是組合排列的藝術,藝術家都是排列組合做的非常好的人。』 他現場唱起童謠開場,引起現場同齡觀眾大合唱。『我的藝術之路從童謠開始。人不是先學會欣賞藝術,才開始接觸藝術。接觸藝術的過程恰恰相反,生活中各式「藝術」撲入眼,衣服搭配、色彩組成、廣播音樂等等都是藝術。』說起自己女兒的藝術之路,何祚歡感慨說,『女兒小時候很有音樂天賦,可惜以那時候的家庭收入買鋼琴,比武漢到北京的距離還遠。我就在紙上畫一架鋼琴,畫出鍵盤,教女兒認全音、半音,她不太能理解。』外孫出生第二天,何祚歡就買了一架鋼琴送給外孫,『只為他能多一種生活樂趣,但不用逼迫他學習鋼琴,中國不需要那麼多鋼琴家,但是可以有很多會彈鋼琴的人。』 『背誦是一個人接觸文學藝術的很好的方式。【三字經】、唐詩宋詞……小孩子未必能全部理解,但通過背誦能接觸到音韻,養成對藝術的敏感度。』何祚歡說,小時候不懂【三字經】,其中一句『苟不教』被理解成『狗不叫』,『不過我能背誦,如今想來挺好的。』 何祚歡接觸說書很偶然,『說書好玩嘛。15歲我來到武漢第一師範學校上學,第一次登台講相聲,上台站的位置都反了,表演時心驚膽戰,生怕「包袱」沒抖響。』馬三立先生有句話說的好:為啥上台演出就緊張啊?就因為你惦記着『抖包袱』,生怕『包袱』效果不好啊,你拋開來不就好了嗎! 除了說書,何祚歡在書法、文學、戲曲等藝術方面均有涉足。1986年他在一周時間內寫出【養命的兒子】,刊登在第二年【芳草】雜誌首期,當年的【新華文摘】轉載這部作品。有如此多的能力,何祚歡說『一切能力都是逼出來的,不努力不行。』 來源:武漢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