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 ■ 深圳特區報記者 鍾潤生 文/圖
今年的香港書展設了三個專區,推薦三個重點作家。這三個專區,一個是年度作家陳冠中專區,一個是香港作家倪匡創作的小說人物『衛斯理』誕生50周年專區,一個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專區。連續幾天的觀察,記者注意到,莫言作品不但沒有遭遇瘋搶,反而有點遇冷。 觀察:莫言作品退燒,香港讀者讀不懂方言 『去年,莫言還沒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我們就發出了邀請。一開始,我們覺得他來的希望是比較大的。但就在等候他的答覆之時,他獲諾貝爾獎了。我們加緊聯繫,最終得到的答覆是來不了。』7月17日晚上,香港書展主辦方――香港貿易發展局在海港城舉行媒體晚宴時,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但是,儘管如此,主辦方還是爲莫言設置了專區。 記者在莫言專區看到,一張高達兩米多的宣傳板高高豎起,穿著西裝、開懷大笑的莫言照片,被放大了,十分醒目。照片旁邊是莫言的中英文介紹。介紹上寫著:『莫言: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作家』。宣傳板的台子上擺滿了莫言的書。儘管很醒目,但是相對於隔壁的陳冠中專區、倪匡『衛斯理』專區來講,還是有點單一。很多讀者也是順著陳冠中專區、倪匡『衛斯理』專區,最後一站來到莫言專區,停留看幾眼介紹,匆匆離去。 18日,記者在香港三聯書店展台看到,一摞港版的莫言短篇小說集【司令的女人】正在售賣。莫言作品在賣場裡賣得如何?記者得到的答案是:冰火兩重天。去年莫言得獎之後的兩個月,莫言作品賣瘋了,所有人都在問有沒有莫言的書,想不到半年過去,到了書展這麼熱鬧的場合,居然一個上午一本也沒賣出去。 和記者一起逛書展、來自某知名門戶網站讀書頻道的一位主編分析說,莫言在香港受到冷遇,一點也不奇怪,別說莫言作品在香港降溫了,就是在大陸也沒那麼熱了。19日下午,記者參加深圳、香港兩地作家交流會談起這一現象,香港作家談到,文學書在香港書業中屬於小眾,莫言作品又是文學的小眾,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讀者讀不懂莫言的方言,同時莫言寫的很多苦難和飢餓,很多香港人也是沒法理解的,『但不管怎樣,莫言依舊值得尊重,他是中國作家的驕傲。』 許子東:莫言不參加香港書展,是擔心說得多錯得多 莫言作品遇冷、退燒,不影響人們尊敬他、談論他。17日,香港書展特地請來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主任許子東,做了一場講座,講座的題目是【莫言爲什麼獲諾貝爾文學獎】。這場講座排在一大早,是書展的第一場講座。足以看到主辦方的『別有用心』。 『我知道這個書展邀請了莫言,莫言不肯來,爲什麼不肯來?』許子東一開場就談到莫言不來香港書展的事,『莫言是一個典型的中國鄉下人,他已經打定主意了,不來就是不來,因爲他知道說得多錯得多。莫言今天要來這裡的話,王家衛他們那個主會場就得讓給莫言了……』許子東覺得莫言不來參加書展也沒什麼,因爲在他看來像莫言這樣的作家,他已經夠好了,何必再去吹捧呢?『可是沒辦法,這個社會就是這麼勢利,因爲請不到他來,主辦方還是要爲他開一個講座,談論他。』 許子東在講座中重點講到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爲什麼是莫言。他說,莫言獲獎基於幾個原因:現代主義的手法、鄉土背景、有好的翻譯、海外有好的評論。 來源:深圳特區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