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7日至7月23日,有98萬人湧進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參加第24屆香港國際書展,其中十萬人是港外來客,人均購書額爲790元(港幣)。書展中的400項講座活動吸引了25萬中外讀者,比去年躍升50%。
在一個紙質圖書被看做『沒落讀物』的時代,在一向被認爲是『文化沙漠』的地方,居然有將近100萬人去逛書展。我真的很想知道:一個不但不免費,還要花25元(港幣)買門票的書展爲什麼有那麼多人看? 狂買:持續到午夜十二點 7月23日上午十點,上班尖峰時間,一出灣仔地鐵,我就被洶湧的人群裹挾著前行。那一瞬間我有種錯覺,似乎是在趕往火車站的路上。身邊的男女老少都背著包,不少人還拖著拉杆箱。但一路的黃色指示牌卻顯示:香港書展! 地鐵距離會展中心有一段距離,要在各個大樓之間如迷宮般穿行,但不用擔心迷路,只要跟著人流往前走,一路還有指示牌和志願者、工作人員引路。人流停下來,就知道快到售票處了。幾萬人安靜有序地等待入場。 看我東張西望一副初來乍到的樣子,有工作人員用廣味普通話告訴我,可以走快捷通道。訪港人士只需出示有效的旅遊證件,即可於『訪港人士售票處』用10元港幣買到原價25元港幣的書展門票(3歲及以下兒童和65歲或以上老人免費進場)。媒體記者現場登記更加簡便,遞張名片就能拿到當日無限次入場的媒體證。 由於香港的地緣特點,香港書展成爲澳門、香港、大陸和台灣甚至東南亞的讀者都可以很容易參與的書展,每年近100萬的人流量不可小覷。 相比起很多書展多以版權買賣爲主,香港書展顯示出了『公眾零售、市場開放』的優勢,560家展商,400場活動,不但有大語種圖書,還有希臘、葡萄牙、土耳其、汶萊、菲律賓等國家的書刊。 這邊是名家文化講座,那邊是模特集體『賣肉』。這邊只要刷一下公交卡片,就能下載電子書;那邊也有舊書與珍本吸人眼球。 再不喜歡看書的人,置身書海,被『半價』、『買二送一』、『10元三本』等條幅包圍,也不由自主要掏出荷包。 何況書展又是如此方便、好玩。首先開放時間人性化:工作日是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周末持續到午夜12時。其次書展除了各種圖書,還有巨大的美食廣場,各種自動販賣機,兒童圖書區更有許多有趣的工藝品和文具。導購人員耐心陪孩子玩耍,不買也不會甩臉色。有孩子流鼻涕了,工作人員很自然地遞上紙巾。如果你不想背著很重的書,現場也能代你郵購和快遞。 書展二樓面對大海的一側是巨大的玻璃幕牆,擺著一排座位,讀者可以隨意休息。很多年輕人就在玻璃幕牆前的石階上讀書,大海成了讀書的背景。 現場:模特、作家、小貓一個不少 香港書展上娛樂八卦層出不窮。同往年一樣,剛出道的年輕模特爲了賣寫真集無所不用其極,曬『事業線』已經落伍了,爭相靠玩互親、激凸等賺眼球。有女模特還說如果寫真賣得好,會穿比基尼鬧市濕身慶祝!男模 『搞搞新意思』,也『露胸』與女模特一決高下。只要他們的行爲沒有超出法律許可的範圍,主辦方並不會加以干預。 眾多明星出場賣書是書展的老牌娛樂節目,鄺美雲、朱茵都來簽售。給小朋友講故事的除了有校長、科學家也有娛樂明星古巨基等。 簽名售書的不只有模特,還有――貓,是的,沒有寫錯。『奶油哥』是一隻英國短毛貓,平時和主人一起在香港尖沙咀一24小時報攤看攤。2012年在幾位粉絲的推動下成爲社交網絡明星。今年主人帶著『奶油哥』現身【奶油雞湯】簽名會,人氣超過不少名模呢。 與娛樂氣息相平衡的是更多的嚴肅專題。本屆書展『年度作家』陳冠中的三場研討會座無虛席,人流一直排隊到講場門口。連內地實力女作家王安憶也捧著他的小說靜靜坐在觀眾席內。而『人間淨土――走進敦煌莫高窟』3D展覽,需要一再加場。雖然今年莫言沒有親臨現場,書展還是爲他設有專區,並邀請嶺南大學中文系主任許子東主持【莫言爲什麼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講座。台灣知名詩人席慕蓉也帶來講座【原鄉與我的創作】。席慕蓉早年曾隨父母到香港生活,她認爲『香港雖然表面上看很商業化,但是它裡面的文化很深很複雜,是一本很難懂的書。』 王安憶在演講中調侃說:『凡是經歷過國際大書展的演講嘉賓都有幾個特徵:一是往往是站著說話的,有著宣言一樣的表情;二是非常會調侃,能把全場氣氛搞得非常活躍;三是能夠找到關鍵詞。』 香港書展的關鍵詞可以說是:活色生香、多元包容。 疑問:香港人一年只買一次書? 香港書展始於1990年,如今已成爲全球三大華文書展之一。其主辦方是香港貿發局,一個聽起來與『文化』不怎麼沾邊的機構,成功地把『文化』做成了『生意』。 香港書展起初的聲譽不佳,被媒體諷刺爲『大賣場』,嘲笑『香港人一年只買一次書』;【蘋果日報】刊文【出一本書不如種一棵樹】,吐槽書展是書商清倉大甩賣的機會,打折還賣不出去就只能爛掉了。易中天自己來書展推銷書,但是坦言並不會在書展買書,因爲這裡是個嘉年華。 還有不少作家爲香港書店生存現狀擔憂,書店被高昂的租金逼著一層層往上搬。台灣作家楊照發出疑問:『如果每年大家都等到書展那幾天才去買書,書店還如何維持下去?』陳冠中也建議香港應該有一個大書城。 雖然書店生存一時難以緩解,香港貿發局也嘗試扭轉書展『大賣場』的形象,明確香港書展以傳播文化爲根本,專門組建了由學者、傳媒、演藝界人員等組成的文化活動顧問委員會,負責舉薦年度作家和邀請作家等。並想方設法爲讀者服務,比如爲了解決書展時間短而難以滿足大眾需求的問題,發起持續一個月的『文化七月・悅讀夏季』展外文化活動。場內外420多場文化活動,邀請300位中外新老作者出席。 從去年開始,香港書展還爲業餘作家、兼職作家設立了『周末作家書廊』,只需花幾百港元,誰都得到一個攤檔宣傳自己的新書。 正是周到的服務、創新的形式、便捷的購物吸引著各地人士紛紛趕赴香港書展。 書展結束前,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說:『香港書展已發展成亞太地區重要的文化盛事,希望成爲香港的一個文化書籤,推動全城的閱讀風氣,提升城市氣質。』台灣作家席慕容也說,『看見這麼多年輕人願意安靜地排隊進場參觀香港書展,我真的覺得很興奮。只要書展繼續辦下去,香港的閱讀風氣一定會愈來愈好。』 在這樣的喧鬧與寧靜的交織中,只要閱讀成爲普羅大眾可以隨意參與的嘉年華,紙質圖書會不會消亡已經不需要解答。 書展擷英 王家衛:【一代宗師】不是武俠片 在導演王家衛、編劇顧問張大春的主題講座『尋找一代宗師』中,王家衛說,【一代宗師】不是武俠片,而是武林片。『從民國時代到北伐、抗日、內戰,最後到香港,武俠、武術的發展在民國時期是個高峰。葉問到香港後就沉寂了,這其實很自然,因爲時代最安定的時候,武林絕對是不活躍的。這就像有人說,你沒有經過黑暗,就看不出發光發熱的地方。』 陳冠中:香港流行金曲怎麼來的 本屆書展年度作家陳冠中在訪談中談到本土文化和開放的關係,『上世紀80年代的很多香港流行曲,實際是根據英文歌或日文歌改編,再用廣東話唱出來,填詞人用一些比較優雅的古文填詞,這樣一混合起來,就形成了上世紀80年代香港的流行曲,最後定義了香港的本土性。但是就是這種混雜出現了香港文化。開放是把別人的東西轉成自己的東西。所以本土化是很開放的,是不能斷了外面的源頭的。』 王安憶:賣書是在編故事 著名作家王安憶舉行了『當文學遇到書』的主題演講,她對目前過於注重營銷手段表示不滿。她說:『現在一些出版社的營銷技術,本身就是在編故事。【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她在推出【偶發空缺】時,全世界的出版商被要求在同一天推出,吸引眼球。這不是賣書,而是魔法。』而對於此前關於羅琳以化名寫成的偵探小說一事,也被王安憶懷疑是爲營銷所編的『故事』。 易中天:夏商周是中國的三個代表 易中天進行名爲【中華文明的起源和根基】的講座, 易中天說,他在即將推出的易中天中華史第三卷【奠基者】中提出了一些顛覆性的觀點,比如,『夏商周是三個朝代,我認爲這個是錯誤的。他們不只是三個王朝而已,他們應該是三個時代,三個民族的根基同時產生,他們是「三個代表」,最終代表的是中國。』易中天把第三卷命名爲【奠基者】,就是因爲『夏商是探索者,而周則是奠基者』,他在書中探討的則是『周人怎樣爲現代文明奠定基礎』。易中天用『以人爲本』,『以德治國』,『以禮立序』,『以樂致和』四個方面來歸納周時期的特點。 來源:北京晚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