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山西應縣城內的應縣木塔是目前世界上現存最高、最古老的純木結構建築。這座九百多年前建於遼代的木塔,沒有使用一顆鐵釘,全部架構均由卯榫咬合而成。由木頭搭建的這麼一個老塔,千年來承重若輕而不下沉。這樣的奇蹟讓應縣木塔和法國艾菲爾鐵塔、埃及金字塔一起蜚聲海外。然而,這座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木塔近年來飽受塔身傾斜的困擾,從1989年起,我國就開始研究應縣木塔的保護工作。但24年過去了,修繕方案仍沒有最終確定。(7月28日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
如此世界級別的建築,不僅是應縣人民的驕傲,更是中國建築、中國文化的驕傲,爲了讓這份古老遺產煥發出現代化光芒,當地政府一定要對業已傾斜的應縣木塔,出台立竿見影的保護和修繕措施,扭轉木塔繼續傾斜的不良現狀。 也正是爲了強化文化、文物和遺蹟保護意識,國際上包括中國都出台了較多文化遺產保護條令和規則,比如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第15屆大會通過的【西安宣言】,將環境對於遺產和古蹟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比如『要認識到環境對歷史建築、古遺址和歷史地區的重要性認識到歷史建築、古遺址或歷史地區的環境,是其重要性和獨特性的組成部分』。 要『通過規劃手段保護和管理環境提出環境的可持續管理,必須前後一致地、持續地運用有效的規劃、法律、政策、戰略和實踐等手段,同時還須反映當地的文化背景』。『 應當管理古建築、古遺址和歷史區域周邊環境的變化,以保留其文化重要性和獨特性。』具有較高的指導性和實踐意義。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教授認爲,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簽署的【奈良宣言】就有很多合理保護的建議和例子。只要肯下工夫,資金投入有保障,把應縣木塔修繕好,應該不成問題。 專家對保護措施有著分歧,那麼這個所謂的『保護』竟然『分歧』了24年都未能達成。與其說這是一種學術認真,不如說是一種學術無能;與其說這是重視保護,不如說是一種『隱形推卸責任』,是一種隱形的行政不作爲。這種保護思維的口是心非、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根本就是『保護麻痹症』。 更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面對這種『保護不力』、『不斷傾斜』,當地政府卻用這古木塔進行了隆重的『申遺』。『申遺』耗費的精力和金錢,那可是一個大數目,當地政府有錢『申遺』,卻沒錢修建木塔?這種捨本逐末的文化思維,才讓我們終於找到了24年沒有出台具體保護措施的原因所在,敢情是政府不夠重視!因爲『申遺』成功後,能得到巨額財富和創收,而保護成功後,卻不能帶來立竿見影的財富。這種思維短視、『偽保護』,不僅害了當地政府的公共形象,也讓應縣木塔的命運岌岌可危。這種文化損傷和無法挽救的人爲破壞,才是文化發展的最大不幸! 爲了挽救應縣木台,建議國家文物部門積極出台保護和修繕措施,將木塔保護和地方行政責任密切掛鉤,甚至對保護不力者,進行必要的行政處罰。遏制這種『保護麻痹症』,在分歧中達成共識,齊心協力,讓保護措施貫徹始終,將木塔的修繕落到實處。(雷振岳) 來源:深圳商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