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下樓堂館所們的馬甲,這是走向現代文明的必經之路,不論嘗試多久,延宕多久,這個坎我們必須跨過去。
據新華社報導,中央近期再次出台嚴規,禁止各地新建樓堂館所。可記者在各地走訪發現,一些地方和部門轉而以『商務中心』『綜合業務大樓』『市民服務中心』等各種名義暗度陳倉。 樓堂館所穿馬甲,並非新生事物,看看身邊,多少『學習中心』『培訓中心』,即是當年漏網之魚。 一棟豪華建築,要批地,要建設,要裝修,要動用資金,要交付使用,還要僱傭工作人員……哪個動靜都不小,怎麼可能穿個馬甲就矇混過關?換換名字這樣的小把戲,這麼多道審批手續,這麼多位相關領導,怎麼就發現不了呢?這樣的人間奇蹟多了,也就由不得人們會追捧王林等大師,因爲,每一棟崛起的馬甲樓,都是反智主義的教科書,每一次膚淺騙局,都在培育著國民不負責、得過且過、自我欺騙的劣根性。 值得思考的是:爲什麼奢靡者們連複雜一點的藉口都不願找?爲什麼連掩蓋自己的努力都不願付出?這說明,他們根本就不怕穿幫,穿馬甲不過是一種表態:上面說的我全執行,咱跟得緊,不頂風作案,難道自己人還真的會抓自己人? 於是,一輪輪嚇阻,一輪輪迴潮,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如此周而復始,而每次暫時的收斂,往往又會爲明天埋下報復性增長的種子。因爲,在這個遊戲中,真正承擔損失的群體被隔離在外,他們沒有充分的發言權、監督權和執行權,當參與方沒有實質的損失時,自然難望實質性的推進。 當此之時,檢討『錯位的政績觀、權力觀、金錢觀』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科學的博弈機制,讓參與各方責權利真正匹配,使彼此只能在規則內遊戲,無法私下媾和。而制度工具的力量就在於:能讓參與者陌生化,使自己人成爲陌生人,從而以同樣的尺度公平競爭。 事實證明,掌握制度工具並非一朝一夕就可完成,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還在摸索中,有時甚至會出現回潮,會對前途喪失信心,但,只要腳下的路仍在延續,則百川匯海就是誰也阻擋不了的結局。 扒下樓堂館所們的馬甲,這是走向現代文明的必經之路,不論嘗試多久,延宕多久,這個坎我們必須跨過去。 蔡輝 來源:北京晨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