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復旦大學出版社推出【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這套大型叢書由中日學者合作編纂,最大限度地輯錄了琉球王國時期的漢文文獻。在新書發布會當天,第一主編高津孝和擔綱本書策劃的陳正宏就現存文獻的保存和分布情況,漢字在琉球人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漢文化的影響,以及琉球官話在語言學上的價值等問題,接受了本報的採訪。 近日,復旦大學出版社推出【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以下簡稱【集成】)。這套大型叢書以第一主編高津孝教授等早年編纂的【增補琉球關係漢籍目錄】為基礎,在細緻考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輯錄了琉球王國時期的漢文文獻。全書以原本影印的方式,收錄了現存於日本、美國和中國的琉球王國漢文文獻中已獨立成書者71部,主體大別為『琉球版漢籍』、『琉球人著作』上下兩編,末附『琉球官話』一編。 1429年建立統一王國,1879年被日本吞併的琉球,位於日本九州和中國台灣之間。琉球原本有語言而無文字,後來,因為與中國、日本交往,琉球人學會了漢字和假名文字。然而,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東亞劇變堙沒了琉球王國的歷史人文,也模糊了中華文化在東亞廣泛流布的歷史軌跡。這部【集成】包含許多學術問題的線索,等待着研究者進一步闡發。 儘管參與整理編纂的中日學者在接受採訪的過程中,對這些現存琉球王國漢文文獻展現出具體認識上的巨大分歧,但這也更讓我們看到,此書之所以能成書,正是因為中日兩國三方也即中方、日方、琉方學者具有一項基礎的認同――尊重歷史、尊重文獻、遵守學術規範。如陳正宏教授所說,【集成】是多種因緣際會的產物,學人懂得它的價值,也希望以後有更多的人來利用它。 琉球漢文文獻不僅在琉球刊印 文匯報:可否給我們介紹一下現存琉球漢文文獻的保存和分布情況? 高津孝:19世紀,琉球王國不復存在以後,琉球王國的文獻逐漸散佚。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沖繩戰役使沖繩本島蒙受巨大損失,大量漢籍損失殆盡。現在沖繩留存的琉球資料文獻,基本上都是二戰以後收集起來的,數量有限。 我們對傳統琉球漢文文獻的調查始於1993年1月(按日本的說法是在1992年度)。當時,應琉球大學教授都築晶子的邀請,我來到沖繩島,和當時琉球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榮野川敦一起開始調查琉球文獻。那時候大家都不重視琉球文獻,保存情況很差。我們主要是調查漢籍,不光是琉球刊印的漢文文獻,而是琉球地方保存的所有的漢文文獻,有中國刊印的,有日本刊印的,也有琉球刊印的。 起初,我們的調查在琉球本島開展,後來也在石垣島、久米島(琉球本島以外的小島)進行調查。因為二戰時沖繩本島受到嚴重轟炸,反而在小島里保存了原來的漢文文獻。 另外,在琉球王國覆滅以後,有琉球士族後裔到過日本本島,因此日本本島也有很多琉球文獻。但大家都不知道這是在琉球刊印還是在中國刊印的,因為都是用漢文寫的,很像。在調查之前,我們也都認為是中國文獻。調查後才知道這是琉球的漢文文獻。 於是我們編撰了【琉球關係漢籍目錄】,把分布在日本很多圖書館裡的琉球漢文文獻著錄其中。這些漢文文獻中,有日本版本,有中國版本,有琉球人自己的著述。 現在我們基本上網羅了在日本的傳統琉球漢籍的全部。以前並不知道中國也保存有琉球漢文文獻,後來才知道在復旦大學圖書館就有。以前的研究者多重視福建,因為琉球和福建的關係很密切,琉球人訪問福建,還開設了琉球館。琉球人到中國進貢,上陸的第一站就是福州,所以福建應該會有琉球文獻,但在福建沒找到,現在卻在上海找到了,很有意思。上海和琉球以前完全沒有關係,可能是書流傳了過來。 陳正宏:復旦大學圖書館藏了一部康熙刻本【中山詩文集】,是現存最早的公開出版的琉球詩文總集,全世界僅存兩部,另一部在日本。我們這一部還是黃裳先生的舊藏,卷末有黃先生的跋。書刻得很漂亮,已經收入【集成】。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