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9月12日電(上官雲)綜合報導,據媒體消息,近日,國家圖書館宣布全新服務讀者舉措,爲更好履行圖書館面向公共傳播文化的職能,年滿13周歲的小讀者可進入國圖公共閱覽區。而此前亦有媒體報導,杭州圖書館堅持面對全民開放,10年不拒乞丐入內,引發網絡一片讚譽之聲。這兩則新聞,使有關圖書館『公益性、開放性』的話題再次進入公眾視線。
真正『公共』圖書館:不拒乞丐與未成年人 據悉,爲保障未成年人享有公共圖書資源的權益,國家圖書館早於2010年專門開設少年兒童館,面向6至15歲的未成年人提供閱覽服務。 其他一些地區的公共圖書館也紛紛面向未成年人開展特色服務,保障未成年人享受圖書館公共資源的權利。2012年蘇州圖書館曾啟動『悅讀寶貝計劃』,向1000位3歲以下的嬰幼兒贈送『閱讀大禮包』。近日,杭州圖書館也推出了針對學齡前兒童讀者的『小書蟲閱讀包』。 其實,圖書館的公益性、開放性不僅體現在對未成年人閱讀權益的保障上,也體現在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流浪者的包容程度上。日前,據媒體報導,杭州圖書館10年不拒乞丐入內,平等的尊重拾荒者的閱讀權,因此被網友稱爲『史上最溫暖圖書館』。 無獨有偶,南方日報記者走訪廣州購書中心、廣州舊圖書館時發現,安靜讀書的乞丐和流浪漢在此得到平等的對待。廣州圖書館館長方家忠說,廣圖對讀者不設門檻。 廣州圖書館文獻流通部主任陸慶強則表示,有些流浪者身上難免有異味,入內讀書時一般會有工作人員過去提醒他們洗手並整理穿戴。久而久之,常來圖書館的流浪者會自覺地整理乾淨再進館。 而據成都媒體報導,包括四川省圖書館、成都市圖書館在內的多家圖書館也一直允許乞丐、拾荒者等進入館內閱讀甚至避暑休息。 圖書館『開放性』存爭議 專家:公共圖書館應爲全民所設 面對以上圖書館的做法,有人質疑,遵守基本準則均有權沐浴書香。但爲什麼體現平等的小事件卻引發媒體的大關注,好像開放平等的精神變成了稀缺資源,圖書館的公益性、開放性何在? 關於這個問題,國家圖書館少年兒童館館長王志庚稱,公共圖書館必須面向未成年人提供服務,這是【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規定的未成年人公民權利的一部分。 有不少網友表示,公共資源大家都有權使用,但有些幼兒進入圖書館後的確會出現大吵大鬧影響其他讀者閱讀的現象,而某些乞丐和拾荒者進圖書館只爲休息和睡覺,這樣便會占用公共座椅,而且,部分流浪者衣衫不整存有異味,這在公共空間內是對其他讀者的不尊重。 也有網友則提出了折衷的看法,認爲圖書館是公益性、開放性機構,不應武斷的拒絕孩子和乞丐。但應弄清乞丐進入圖書館是爲了讀書還是爲了乞討,前者需鼓勵,後者應管理。 對此,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范並思說,公共圖書館爲全民所設,圖書館和部分讀者都沒有權利限制另一部分公民進入。』 公共圖書館面向全民開放或考驗其管理水平 公共圖書館的開放、包容程度體現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有專家在新華每日電訊發文稱,公共圖書館無論是對乞丐的『來者不拒』,還是對『熊孩子』的包容,都考驗圖書館應怎樣對公眾日益提高的文化需求與短時間內難以提高的公共素養的矛盾,關鍵在於圖書館管理水平如何。否則即使實現對所有讀者開放,卻引來其他讀者的『不滿』評價,不止服務質量大打折扣,公共產品發揮作用的效率也會降低。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范並思認爲,圖書館面向公眾開放應倡導社會包容,公共圖書館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可以在管理時勸導讀者的不良習慣。 浙江大學教授李超平對此表示認同:『圖書館還應完善相關政策規章,從制度建設上加強管理,與此同時喚醒民眾的公德意識。』 此外,有專家表示,圖書館由公共財政支撐,擔負傳播文化知識、對公眾進行終身教育的重要職責,免費享受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資源,是每個人的基本文化權益,圖書館可考慮設置專門的兒童服務區或『親子閱讀區』方便未成年人入館讀書。如果接到其他讀者投訴乞丐影響閱讀時,可及時安排工作人員調換座位,保證每個人享有圖書館的公共資源。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