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蘇州9月28日電 (周建琳)2012年的9月29日,南懷瑾在太湖大學堂,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一年後的今天,海內外知名文化學者以舉辦『首屆太湖國學講論』等系列活動的形式,追思南懷瑾。
太湖綠堤命名為『南公堤』 進入蘇州吳江區廟港地界,眼前赫然開闊。一條大河滾滾而去,這是太湖奔海的唯一通道,太浦河。 2000年,時年83的南懷瑾漫步太湖大堤,為景動容並稱『這個地方我曾經見過。』 『南老師很喜歡這裡的環境。今天我們將當年先生走過的這條太湖綠堤命為南公堤,並在堤上林木蔥鬱間點綴南懷瑾先生的妙語論述,既是對先生的紀念,也能體現經典教化人心的作用。』吳江區七都鎮黨委書記查旭東介紹說。 跟隨着查旭東的腳步,漫步堤岸,遐想着,一襲藍衫的南懷瑾帶着淡淡的笑意,曾在這裡沉思,是怎樣一幅畫面。 如今,斯人已去。而山水和太湖大學堂仍可隱約講述故人往事。 『南師定居吳江,不光提升了吳江的知名度,更增添了一份厚重的『精神財富』。查旭東透露,南懷瑾先生一生輾轉多地,但唯一不忘帶的是多年的藏書。『據了解,南老在太湖大學堂的藏書有30萬冊,很多都是善本和孤本,非常珍貴。』 此外,七都鎮已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將太湖大學堂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成一個弘揚國學文化的基地;設立南懷瑾紀念館;南公堤文化大堤的設立,時習堂等一批國學養生等文化產業項目的相繼入駐。 再訪太湖大學堂 臨着太湖,這個占地200多畝的太湖大學堂,像個神秘的大莊園。從柵欄里望進去,隱約有四棟三層高的樓宇,一棟為古樸的白牆青瓦,另一棟則有西方鐘樓的風格,其中兩棟以迴廊相接,有中西合璧之味。其餘,皆是綠樹草地。 正門的右邊,有塊大牌子上寫着一長串合作單位的名字:人民大學、法國國立東方語言與文化學院、復旦大學儒學文化研究中心等。 今天再訪太湖大學堂,發現門外一切依舊。但保安仍拒絕記者進入的請求,他說,哪怕是在這裡聽課的學生,也需要裡面有人來接才能進去。 『有些人說南師接待的都是「非富即貴」,其實不然,他不是不想接待社會訪客,而是時間不夠。在南師的思想中,他希望能夠影響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再讓他們去改變別人。』查旭東告訴記者,如果南師接待了一位企業老總,那企業的員工、員工的家人都會間接受到影響。『就像一棵大樹生長出多根樹枝,才能提供寬闊的陰涼。』 在南懷瑾的心中,位於太湖大學堂內的吳江太湖國際實驗學校更是一塊實驗田。 據介紹,實驗學校重視孩子的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和自理能力,學生們每天6時30分起床,練習武術半小時;早餐後,誦讀經典,像唱歌一樣,不求理解;午飯後散步,並安排靜定課程。隨年級升高,還要學會採集食物、烹飪、野營、采中藥、野外自救等生活技能。 那一次,查旭東有幸參加了畢業典禮,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的一個鏡頭是:短短50分鐘左右的畢業典禮,孩子們感恩地鞠躬30多次。 天下的兒女就是他的兒女 今天,七都鎮老太廟文化廣場二期正式奠基。老太廟是南懷瑾生前關心指點的項目。 南懷瑾支持七都建老太廟文化廣場,並捐出了100萬元的稿費。他說:這筆錢,是讀書人心血換來的乾淨錢,雖然不多,但也希望為當地人民的福祉與文化建設,盡一份綿薄之力。 奠基儀式上,遠道而來的南懷瑾的三兒子南一鵬深情地稱之為這是對父親最好的懷念方式。 『我的父親總是說天下的兒女就是他的兒女,今天在這裡我明白他的含義。因為這座老太廟我們南家後人和南師學生能夠在這裡相聚一起追思,親如一家人。』 在南一鵬眼中,父親的確是一位很特別的人。他說,自已受他影響應該是很大的。父親最大的貢獻在於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他讓許多人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南懷瑾1918年3月出生於浙江樂清,2012年9月29日逝世於太湖大學堂,享年95歲。 南懷瑾先生說,人有三個基本錯誤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謀大,三是力小而任重!大師用95年的修行為世人留下的,是歲月也無法消融的寶藏。(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