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9月27日電 (董飛 化夏)中國歷史上各個時期的百餘件鼎器27日匯集於河南博物院對外亮相,這一華夏文明的見證物讓前去參觀者震撼不已。再現中國歷史演變。
27日在河南鄭州開幕的『鼎盛中華・中國鼎文化展』活動,由河南省博物院與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共同發起,匯集了中國內地近20家博物館所收藏的不同時期的140餘件鼎器。 『鼎』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器皿,最早作為炊具出現於中原地區,是農耕文明的代表性器物。河南省文物局局長陳愛蘭表示,鼎在中國歷史文化發展進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視為中華文明的象徵。 展覽現場最先引為注目的是出土於鄭州新鄭裴李崗遺址的乳釘紋紅陶鼎,『這是當時裴李崗人煮飯的一種炊具,裴李崗文化距今約9000―7000年,是分佈於河洛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河南博物院院長張文軍介紹,這也是目前發現時代最為久遠的陶鼎。 『商前期的臥虎獸面紋方鼎、西周早期的作寶鼎、春秋時期的秦公鼎、北宋的牛鼎等青銅重器全都匯聚於此,這是國內首次如此大規模的鼎文化展。』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現場驚呼:『真的令人震撼!』 此次展覽從最原始的陶鼎、國之重器的銅鼎,直到今天民族團結鼎,再現鼎在中國歷史上的使用與演變,詮釋中國特有的『鼎』所包含的文化屬性,揭示鼎由炊器發展為禮器,進而成為國之重器政權的象徵,最終上升為文化符號的發展歷程。 單霽翔認為,此次不僅展出了中華民族象徵『鼎』的故事,更展出中國歷史與故事。 主辦方希望通過展覽活動,讓公眾更加認識集代表性、歷史性、藝術性於一身的鼎,體會鼎所彰顯的時代內涵,了解植根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中和諧有序、革新進取的精髓。(完) 來源:中新社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